一条艰辛的
茶馬古道,一段不朽的
茶葉傳奇,踩著制的
茶,擂著吃的
茶,越陳吃起來越有味的
茶。一樣的
茶園,一樣的
茶女,卻又有不一樣的采
茶。
益阳安化
茶文化曆史,在中國和世界曆史上有不少獨一無二的故事。
益阳代代有贡
茶——自唐朝至清代,皇宮貴族喜愛安化
茶,宮廷用
茶與貢
茶的曆史最悠久,進宮的貢
茶品類最多。
福建大红袍
茶成名于明代,西湖龍井
茶,清朝才被定爲貢
茶,普洱
茶是雍正年間才定爲貢
茶。四川人用唐朝詩人白居易的詩,來證明蒙頂
茶在唐朝進京,可能成爲貢
茶了。
唐朝人杨烨写的《膳夫经手录》有“潭州
茶有(益)陽團
茶渠江薄片
茶”的記載。並說,渠江薄片
茶經鑲陽到長安。同理,安化的渠江薄片
茶,與蒙頂山
茶一樣,唐朝就有可能進入朝廷了。
宋代熊蕃《宣和北苑贡录》列举了当时全国的几种贡
茶。其中就有安化“芙蓉仙
茶”。當時朝廷對安化的評價:唯
茶甲諸州縣。宋朝因而在安化還設了以米鹽布換
茶的官市(博易場)。
到元朝,安化芙蓉
茶,雲霧
茶在朝廷很有名氣。
明朝时,朱元璋洪武年间,就点了安化每年交22斤“安化芽
茶”爲貢
茶。
清朝後,散黑
茶“安化天尖”在皇爺貴族中奉爲珍品,又被嘉慶道光皇帝看上,成爲貢
茶。
因此,贡
茶曆史之久,品種之多,沒有一個地方的
茶能比過安化。
益阳
茶葉可寫進世界軍事史——因安化
茶的重要和緊俏,出現過一種特殊軍隊——
茶商軍,世界上絕無僅有。
茶葉戰爭早鴉片戰爭一千年。
北宋战事多,战马紧缺。但要想在西北地区买马,银子不行,唯有
茶葉才可換馬。朝廷就派專門軍隊,到安化收
茶,再押運西北,換成戰馬。這種實施
茶馬政策的軍隊,被叫做“
茶商軍”。明代文學家湯顯祖在《
茶馬》詩裏感慨:“黑
茶一何美?羌馬亦何殊?”
南宋取消了
茶葉專賣,但征稅特重,
茶商無利可取,就聯合起來,也組織
茶商軍,武裝販
茶抗稅,1180年後,先後有黎虎將、賴文政兩支
茶葉商人組織的
茶商軍,有三、四千人馬。朝廷因此也派出軍隊,在安化資水邊的龍塘設寨,控制
茶葉水陸運輸要道。打擊商人武裝。在龍塘寨,還有
茶葉戰爭的遺迹。
茶葉戰爭比鴉片戰爭早了一千年。
“唯
茶甲于諸州縣”,宰相對皇帝說;“安化天尖如雀舌”,陶澍對學生道光皇帝說。——安化
茶山、
茶樹千年聞名天下獨有。
安化
茶爲何這樣風光?是由于特別的地理與土質。土壤,石頭,多雜色,安化出奇石。地球上85%的冰漬岩存在安化。哪能不出好
茶?
在大学
茶葉教科書裏,用縣名命名的
茶樹品種就只有一個,“安化群體品種”。史料記載:“山崖水畔,不種自生”。
在国家评定的21个优良
茶葉種裏,就有安化雲台山
茶葉。著名的8個大葉
茶種中,就有雲台山大葉種。
安化历史上被朝廷和官府指定的贡
茶山,是任何一個地方都不可比的。雲台山,芙蓉山,香爐山,宋代就是有名的
茶山。還有仙溪,龍溪,大橋,九渡水,是明代朝廷指定的“四保貢
茶”鄉。兩江總督陶澍在《詠安化
茶》中有“芙蓉挿霞標,香爐渺雲阙。自我來京華,久與此山別。”思念兩座山上的龍芽、雀舌
茶。
还有火云洞,思贤洞等“六洞
茶”,高家溪,馬家溪等“二溪
茶”,都進入了有關曆史書籍。這些都是制作黑
茶的最好原料。
这里是丝绸之路的最大起点——“
茶事斯爲盛,人煙兩岸稠”。八大
茶鎮,三百家
茶行,十萬
茶工。明清600年,安化黑
茶産量世界第一。安化創下了世界曆史上獨一無二的
茶業奇觀。
可能是运输方面的原因,明朝初年,在
茶馬互市中,朝廷點四川烏
茶爲“官
茶”,但時間長了,西北少數民族還是要喝湖南
茶。因此私
茶(湖
茶)販運猖獗,朝廷屢禁不止。爲此,大臣之間,對湖南
茶是禁是放,鬥爭不斷。最後,只得將湖南黑
茶也定爲官
茶。《明史
茶法》載,1524年,因“商
茶低劣,悉征黑
茶[湖南
茶]。”安化
茶被定爲官
茶後,
茶業空前興旺。在小淹至東坪不到百裏資江的兩岸,有
茶葉專業鎮8個:小淹,邊江,江南坪,唐家觀,黃沙坪,酉州,喬口,東坪。共有
茶號300多家。制
茶季節,晉商,陝商,徽商,廣州,漢口,蘭州等客商齊據安化,打造了500年“
茶市斯爲盛,兩岸人煙稠”的
茶業曆史奇觀。
黄沙坪镇,在清末有四万人口,与有2200年县城历史的益阳城不相上下。专门的
茶葉船碼頭就有四個。是長江水系與漢口相連的最大
茶葉碼頭,成爲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
明清600年,安化成爲世界黑
茶中心。其間,中國五個黑
茶産地省,平均産量比例是:湖南(黑
茶)40%,四川(烏
茶)20%,廣西(六堡
茶)15%,雲南(普洱
茶)15%,湖北(老青
茶)10%。安化在清朝時,最高年産黑
茶18萬擔,紅
茶70萬箱。湖南省的
茶,70%至80%産在安化。
中国产品第一个国际大奖,是安化红
茶——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安化紅
茶曾經稱雄世界上百年。
百年前,英国、俄罗斯的
茶市上有“非安化字號不買”的故事。
在十九世纪,红
茶天下,就是安化的天下。英國倫敦,俄國莫斯科,80%的紅
茶來自安化。沒有“安化”字樣的
茶,價錢要低至少一個檔次。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通商口岸後,广东人与英国人作红
茶生意大增,不少廣商直接到安化黃沙坪開
茶號,稱爲“廣莊”。俄羅斯人也到漢口開
茶葉貿易公司,直接收安化紅
茶。
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安化红
茶靠百年声名,毫无争义被一至认定为金奖。茅台酒是被故意打破後,才引起轰动,得到金奖。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两个国际金奖。
也是在鸦片战争後,英国偷了我们的
茶樹與加工技術,靠現代工業能力,國際經濟地位,與印度進行種植與加工合作,把我們踢出了國際市場!在愛國主義教育中,不知爲何只講我們禁了英國鴉片,不講英國搶了我們的紅
茶(種植,加工技術,國際市場)。
“渠江薄片
茶”——黑
茶之祖。益陽是黑
茶發祥地,“世界
茶王”千兩
茶的故鄉。
唐朝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载,资江边有“阳团
茶”、“渠江薄片
茶”,經江陵、襄陽,進長安。
五代时,毛文锡的《
茶譜》,有“渠江薄片,一斤十八枚”、“其色如鐵,芳香異常”的記載。這是黑
茶的最早文字。
千兩
茶爲安化獨有。因爲散黑
茶在運輸途中保管困難,安化人將原來的散黑
茶壓成百兩
茶,後又成千兩
茶柱。千兩
茶不僅大大方便了運輸,更因爲制作工藝的獨特,
茶葉壓緊後發酵的加快,極大地提升改變了黑
茶口味,是
茶葉制作史上的偉大創舉。台灣著名
茶文化專家曾至賢的緊壓
茶著作《方圓之緣》一書,爲“世界
茶王——千兩
茶”寫了專門章節。
公认千兩
茶爲世界
茶王,至少有這樣幾個原因:一、單品最大;二、包裝絕妙——樸實無華又奇巧異常,風格式樣天下唯一,包裝與産品同步生成,天下唯一的非後包裝産品;三、口味獨具一格,並隨陳年時間不同,口味不斷變化。
在北京故宫和台湾故宫,在湖南农大,镇院之宝就是百年千兩
茶。
安化有中国最早的
茶葉專門學校,最早的
茶葉科研機構,最早的黑磚
茶廠。制造了出天下第一片黑磚
茶。
1920年,安化籍湖南名士彭国钧,在安化小淹成立的“湖南
茶葉講習所”,是中國最早的
茶葉學校,1938年發展爲湖南修業農校,
茶葉爲當家專業。民國時,除該校外,就只有複旦大學開有
茶葉專業。湖南農業大學
茶學專業至今在國際上地位特高,與它的這段開山曆史密不可分。
1928年,在安化又创办了“湖南
茶事試驗場”,爲我國最早的
茶葉科研機構之一。
1939年,留学倭国的彭先泽回到安化,创办了湖南砖
茶廠。制出了天下第一塊黑磚
茶。
安化诞生和造就了“黑
茶理論之父”彭先澤,造就了“滇紅之父”馮邵裘,紅
茶大師黃本鴻等一批
茶葉精英。
安化小淹人彭先泽,早年留学倭国,毕业于倭国九洲帝国大学农学系。在父亲彭国钧的要求下,1938年辞去浙江大学教授,回湖南省发展家乡
茶業。任省
茶葉管理處副處長。1939年回到安化創辦湖南磚
茶廠,在安化從事
茶葉生産,經營,科研十多年,先後出版了《
茶葉概論》,《
茶葉行政》,《安化黑
茶》,《安化黑
茶磚》等專著。爲中國黑
茶進行系統理論總結的第一人,成爲中國黑
茶理論之父。
湖南
茶事試驗場第一任場長馮紹裘,在安化研究紅
茶24年。在種
茶,制
茶,
茶葉機械,人才培養上貢獻巨大。後請到雲南,創立滇紅。
益阳安化黑
茶品類多樣,工藝獨到,代表了黑
茶的最高水平。金花菌爲益陽茯磚
茶所獨生。
千兩
茶,黑磚,花磚,茯磚,天尖,貢尖,生尖,益陽黑
茶這七大品類,風味各異,口感明顯不同于雲南,四川,廣西的黑
茶。千兩
茶原本是劉姓人家傳子不傳女的祖傳絕密工藝。益陽茯磚
茶的金花發花(冠突散囊菌)技術,被定爲國家二級機密。
在倭国呆了18年的著名微生物学家王志伟,近年回到中国,目的就是研究益阳茯砖
茶裏金花菌——冠突散囊菌的生成原理和保健功能。這個地球上只有茯磚
茶才有的微生物菌,已引起
茶葉專家,微生物專家,醫學家的高度重視。記者采訪王志偉時,他很振奮的說:茯磚
茶裏的金花裏,肯定會出一個諾貝爾獎!
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教授,选定金花菌课题後,进展迅速,在国际上引起了高度关注。
有人说,千兩
茶、茯磚
茶,將成爲益陽農産品征服世界的一個洲際導彈!
益阳的
茶葉留下了許多珍貴的人文故事。
红
茶之父馮少裘,在安化從事
茶葉研究20年。
清朝两江总督陶澍,留下了历史上最长的
茶詩《詠安化
茶》。
1952年,苏联科学院院士、
茶葉專家貝可夫,率
茶葉專家組到安化考察
茶葉。
1985年,倭国
茶葉會長松下智,率隊到安化看
茶,在倭國《朝日新聞》發表了《制
茶的故鄉》。
1956年,安化白沙溪
茶廠工人李華洪上北京,成爲全國勞動模範。1985年。酉州
茶廠谌小豐被評爲全國勞動模範。2002年,安化銀幣
茶創立者夏求喜,也成爲全國勞動模範。
以安化
茶葉爲題材的電視,電影有《鄉裏妹子》,《烘房飄香》。
上世纪50年代,安化松针——成为中国十大名
茶,安化
茶場向毛主席獻
茶,毛主席品安化松针後,叫秘书给安化写信,鼓励安化
茶人出更多好
茶。
上世纪70年代,湖南省委书记华国锋去中央後,表示习惯了喝桃江雪峰山
茶場的毛尖。省委接待處每年定制雪峰山特級毛尖送北京。
上世纪,两次全国
茶葉工作現場會,都在桃江召開。當時
茶園面積排位,安化、桃江爲全國之首。1992年,溫家寶到桃江時,在浮邱山鄉專程視察了近侖
茶園。
央视《鉴宝》栏目惊现安化古董黑
茶,至今已到200萬元市價。
2004年,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一篓53年前的安化天尖
茶,被專家評估,定下48萬元天價。現在,這簍
茶的擁有者,一位陝西商人,180萬元,也沒出讓這簍
茶古董。
今年,一篓百多年前湘军名将彭玉麟留下的安化
茶,回到了益陽。
益阳安化黑
茶過去全是邊銷,一直不被本地區人看重,只有陳年
茶才作爲腸胃炎的特效藥,沒有大量保陳的習慣。故陳年黑
茶極少。十年以上的陳
茶極少,加上目前的生産規模不及普洱
茶的百分之一,好品質的益陽黑
茶,保健功能,口味,特別受倭國,韓國消費者推崇,故新
茶老
茶,價格均特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