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茶叶的几种貯存方法|茶葉保存技术
家庭選購的茶葉,不論是散裝的或是有包裝的,啓封後一時用不完的,都應立即重新包裝貯藏,才能保持茶葉原有的品質。茶葉的表面疏松多孔,極易吸收潮氣和異味(茶葉中的烯萜類物質最易吸收異味)。
家庭茶葉的貯存,力求做到防潮與無異味。目前,城市居民中冰箱冰櫃比較普及,凡有冷藏條件的,最好冷藏保存茶葉。家庭如果不具備冷藏條件保管茶葉,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貯存:
(l)瓦壇貯茶法
中國是茶葉王國,過去對茶的貯存十分講究。自唐代起就有用瓷瓶貯茶的,趙磷《因話錄》卷五有一段專記禦史?quot;兵察廳"(又稱茶瓶廳)保存茶的記述,當時以蜀地所産的茶最受歡迎,買下後"貯于陶瓶,以防暑濕"。這種陶瓶,也叫茶罂,實際是瓷器。
唐、宋時的茶器,在考古發掘中,多有發現。較爲典型的爲鼓腹平底,頸爲矩形而平沿口。明代發展了散條,茶的貯藏更爲重要。貯藏容器比唐、宋茶瓶更爲複雜。主要用瓷或宜興紫砂大陶罂。
貯茶方法是,把陶罂洗淨後放在火上烘烤至幹,然後把編好的竹葉片若幹層置于陶罂底,再將烘幹的茶葉人罂,上蓋竹葉片。最後用宣紙折疊六七層紮于罂口,再蓋厚木板。
这说明,古代人貯茶已注意到茶的干燥和隔绝外界空。在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家庭貯存茶葉所用材料和方法也有了改進。一般是先用牛皮紙或其他較厚實的紙(切忌用報紙等異味紙張)把茶包好,茶的水分含量不要超過6%{用手撚茶葉易成粉末時的含水量}然後將茶葉放在陶質壇罐的四周,中間放塊狀石灰包,石灰包大小視茶葉數量而定,再用軟草紙墊蓋壇四,減少空氣進入。
石灰視吸濕程度每過2個月~3個月檢查一次,見塊狀石灰變爲粉末時,及時更換。這樣一般可以保持6個月~10個月。如一時沒有塊狀石灰更換,也可用矽膠代替,當矽膠呈粉紅色時取出烘幹(變爲綠色)再用。
(2)罐貯茶法
一般用从市面上购买的马口铁罐或铁听,也可采用原放置其他食品的铁听、铁筒,只要没有异味的都可使用。最好是有双层铁盖的,以增强防潮性能。有的小铁听本来就是貯装茶用的,外形有圓、方、扁的,千姿百態,大小各異,聽面印有山水、花卉或吉祥圖案,淡雅宜人,既很實用,又可觀賞。
用铁听貯茶简单方便,取饮随意,是当前家庭貯茶最流行和最常用的方法。只要把買回的茶叶放人洁净的铁听即可。为了更好地保持听内干燥,可以在貯存茶葉的同時,放入l~2小包幹燥的矽膠。
如果是新買的鐵聽,或放過其他食品的鐵罐,可先放少量的茶葉末入內,然後蓋好蓋,存放數日,便能把異味吸盡。用茶葉末擦洗鐵聽也能去除異味。裝有茶葉的鐵聽,應置于陰涼處,不能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