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的制作过程大致包括准备、制作、烧制和后续工序四个过程。这几个过程一般不是一个人完成,如烧制,一般都不是制作人员来做,从中可以看出社会的分工非常明显,这也是促使紫砂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一、准备 (包括准备工具、泥料、造型准备)
1.泥料准備
首先是從礦中挖泥,從礦層開挖出來的紫泥,俗稱生泥,泥似塊狀岩石;生泥出來後需自然分化,然後破碎、碾細,並用60目篩子篩選;再手工或機械練泥。手工練泥很辛苦,後來改用雷蒙機,但用機器容易損傷泥料。
2.工具准備
工具本身也在不斷地創造,以下所列的只是長期發展下來大家都用的工具中的一部分。善用工具是做好茶壺的一個先決條件。
主要包括泥凳(工作台),搭子(打泥條等),拍子(打身筒等)、尖刀、矩車(做圓形泥片)、線梗(光滑各種裝飾線條的工具)、明針(即牛角片,光滑表面)等。
3.造型准備
做茶壺前一定要想好要做的茶壺是什麽樣的,就象畫一幅畫,一定要先想好,可以畫一些草圖、作一些計算。另一種成型的方法是用印模,如果采用這種方法,需要在設計後做出模具,用印模的方法是可以大量生産同一個設計。
二、制作
紫砂器成型的主要方法是手工捏作、印模。兩者都是先做好各個部件,再把各個部件粘在一起,再進行表面精加工,特別是接口部分的加工。
就手工捏作,對圓形的茶壺其壺身用“拍身筒”的方法,該法不同與我們在陶吧中常見的“拉坯”的方法。對方形(包括四方、六方等)的茶壺其壺身用“鑲身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