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收藏 的鑒別標准
泥料:泥優火好,其壺必美
泥料,俗名“紫砂”很不確切。泥料除紫色外,尚有紅泥、黃泥等泥色,曆史上宜興優秀制壺藝人可以說個個都是選配泥料的高手。極好的泥料如同木料(硬木)中的小葉紫檀、海南黃花梨一樣,屬名貴的材質。
壺一旦千度成陶,我們便可從剛燒成的壺上看出其原料的優劣,如泥優火好,壺上有光澤,這恐怕是壺料中所含金屬氧化物造成的。好的壺,一定有足夠的堅硬度,在實用方面,好壺能沏出茶的純正滋味來。
近五个世纪一代又一代宜兴壶名家所创造的壶式,极大地丰富了世界陶瓷艺术。宜兴壶可大致分为“光”“花”两大类。它将瓜果李桃、梅兰竹菊,乃至升、斗、 桶、磨等民间器物皆一一表现。今日宜兴有原紫砂厂背景的艺人所制作的壶型,有着“个性造型”之美。因为这批人在几位制壶大家的辅导下,将四百多年的紫砂技 艺得以传承。民间的工匠当然也有一小部分人能将壶做得富有美感,但有相当一部分还偏于“恶俗”。大凡标榜了“怪壶”的即属此类。
做工:標准不在粗細
从手工艺角度看,做宜兴壶很像做木工家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优秀艺人所用的百余种工具十之八九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是能工巧匠还是笨工劣匠, 在其所做的壶上都会有所体现。收藏中应该搞清不同名家的特点及擅长,比如:王寅春擅金纹器,顾景舟擅仿制历代名家,朱可心擅花器,冯晓军善朱泥小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