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行業信息的透明化背後|2015普洱茶市場分析
普洱茶行業信息的透明化背後
2015-11-05 杨尘埃 茶市快報
在昨天CCTV2《財經半小時》普洱茶調查中,此次節目和實際市場情況已經很匹配,說明節目中透露出來的情況很真實,而其中透露出來的普洱茶原料價格情況,沒有了以前的半遮半掩。
南糯山石頭寨的普洱茶原料交易價格是150元,這還有點語焉不詳。但老班章的收購價,陳升號2015年春季最高等級原料鮮葉收購是750元/kg。而在另一個布朗山寨子章家三隊,陳升號收購最好的毛茶價格是120元/kg。同時,陳升號在南糯山的半坡老寨已經設立初制所,合作的村民隨時可以把鮮葉拿去初制所賣。
普洱茶山上,收購普洱茶原料總的來說就是兩種方式:收購鮮葉和收購毛茶。收購鮮葉目前大廠是按等級來定價格,小茶商/發燒友是按茶樹片區或者特定茶樹來定價格。收購毛茶則是按口感、品質來定價格。而這些普洱茶的價格信息,近年來變得越來越透明。
另外一個方面則是普洱茶市場上的茶品價格的透明化,現在的普洱茶消費者,對于某個關注的新茶品,都能夠知道這款茶的出廠量,知道這款茶的出廠價,還能知道這款茶的品質大概。而這種透明化的趨勢是不可阻擋的,以後只會越來越透明。
那麽,在當前這種普洱茶市場行情下,這種行業信息透明化之後,普洱茶行業的各種角色要如何面對呢?
茶農
信息透明了,上山收茶的人,沒有一定的信息是不敢上山收茶的。顧此,茶農的那种想当然的要价在行情不好的时候,很多人是不会买单的。作为原料来说,收购原料方几乎都会对原料进行对比,对比之后的结果会呈现出价格。也就是说,对于茶農来说,不是你的茶不好,而是你的茶放到整個雲南茶區來說,價格的多少不是一個人說了算的,是大家認同之後的結果。當然,還是那句話,你家不賣不代表整個茶區所有茶農不卖。毕竟,除非是特别稀缺的原料,茶農才会拥有定价的大部分话语权,为什么会是大部分而不是全部呢?茶葉畢竟不像糧食一樣是剛需,同樣的也可替代。
茶企
2015年,茶企做茶直接賣這條路子已經很難走了,有些聰明的茶企已經在改變這種思路了。一般來說,茶企賣茶要麽生産好茶葉直銷,要麽分給經銷商銷售。但這兩種傳統的模式已經在當下的環境中不靈了,最主要還是因爲信息透明了。那麽,聰明的茶企如何做呢?
1、預售,也就是預定銷售,這是在産品還沒完成生産出來之前就進行銷售。而這種預售模式最具有代表性也最被大家熟知的是衆籌,在此不過多的展開。
2、服務,2015年以來,一些有自己茶園的茶企已經開始逐漸加強提高服務能力,不在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