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装饰技法 |紫砂壺设计
紫砂壺表面一般不施釉彩,它所具有的素面素心的质地,古朴厚重的造型,与文人气质天然契合。就紫砂壺的色彩之美而言,它“上有银沙点点,迨硐砂和制,毂绉周身,珠粒隐隐,更自夺目”,较之越碗、建盏也毫不逊色。它千姿百态的造型、形制,更是极工艺之美。而且“壶经久用,涤拭日加,自发暗然之光,入手可鉴,此为书房雅供”,真正是“几案有一具,生人闲远之思”。
日本奥兰田所著《茗壶图录》,以充满激情的笔调和拟人化的口吻称赞紫砂壺道:“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尘如衲子”!
紫砂壺不尚浮艳的装饰,而卓显拙朴、蕴藉、高洁的美感。不过由于陶艺家的审美追求各各不同,以及为了迎合不同喜好的主顾之需,便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紫砂壺装饰技法 及效果。紫砂壺的装饰技法主要有镶嵌(嵌金、银、玉)、包银、包锡、炉均釉、绞泥、调砂、铺砂、泥绘、贴花、印版,以及应用最为广泛的陶刻。
(1)鑲嵌
紫砂壺的镶嵌技法,是从其它工艺门类借鉴而来,应用多是金、银、玉石、象牙等贵重工艺材料,一般采用堆、雕、刻、镂、嵌等技法。
(2)包銀、包錫
包银、包锡就是在紫砂壺上包裹一层银皮或锡皮,以包锡较多见。
(3)爐均釉
炉均釉宜兴当地称“画彩釉”、“上满釉”。是在已烧成的紫砂壺上用釉料作彩画,或满身挂釉,再以800℃低温二次烧成的装饰工艺。
(4)絞泥
絞泥源于瓷器的絞胎工藝。瓷器絞胎,是先將白、褐兩種色調的瓷土相間糅合,再拉坯成型,瓷胎上即形成色彩駁雜類似木紋的紋理。紫砂泥的絞泥方法,與瓷器絞胎是基本一致的,但比起瓷土絞胎,它在材質應用上具有更爲顯著的操作性和藝術性。紫砂泥的幾種基色泥的色彩都較含蓄、深沈,如調配適當,絞泥形成的視覺效果非常和諧,在技術操作上也更簡便易行。絞泥的具體技法,是按照對瓷器裝飾效果的設計預期,先將不同色調的色泥配比適當,分層黏合,再刻意扭曲絞合,割出泥片,平整加工後即可制成壺坯。
当代紫砂工艺大师在传统绞泥技法基础上,又发展出一种新的紫砂壺装饰形式――绞泥化妆土。该技法就是将紫泥、红泥、本山绿泥等不同的泥料、泥浆混合调配,或配入一定量的着色剂,绞成泥彩,按照对装饰效果的设计预期,涂绘于壶坯表面,并可轧光或拉毛,形成全新的肌理效果。
(5)調砂、鋪砂
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