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茶樹新品種“中茶108”
一、成果簡介
品種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應用60Co-α射線對龍井43進行穗條輻照誘變,對輻照後代進行單株選育而成。
審定情況:2010年全國茶树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國家品种
審定編號:國品鑒茶2010013
特征特性:
灌木型,中叶类,植株适中,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长椭圆形,上斜状着生,叶色绿,叶面微隆,叶尖渐尖,叶质较薄。一芽三叶百芽重25.5克,芽叶绿黄色,茸毛较少。春季养芽萌发特早,一芽一叶开采期较龙井43早2-5天。春茶一芽二葉幹樣約含氨基酸4.2%,茶多酚23.9%,咖啡堿4.2%,酚氨比5.69。制茶品質優,適制龍井和烘青名優綠茶。制扁形茶,外形光扁挺直勻整,翠綠鮮豔,香氣清高,滋味清爽鮮。制烘青綠茶,外形綠潤緊結,茶湯嫩綠明亮,清香濃馥,滋味鮮爽。抗寒、旱性較強,抗病性亦強,尤抗炭疽病。
産量表現:
育芽能力强,产量高。品比试验比福鼎大白茶增産67.16%,比龍井43增産22.88%;全國區試,中茶108比標准種福鼎大白茶增産53.7~174.4%,其中,成都、武漢兩試驗點比CK增産達到極顯著水平,信陽點達到顯著水平。
栽培要點:
冬春季易受强干冷风侵袭的茶區,宜選擇背風,園地土層深厚、土質肥沃地塊種植。建園時用挖掘機進行全園80cm以上的深翻。山區坡地茶園適宜采用單行雙株或三株條栽,平地或梯地茶園適宜采用雙行雙株栽培的栽培模式,定植前開深30cm深種植溝畝3000kg農家肥作底肥。
幼龄期顶端优势强,要适时进行定型修剪,管理水平较好的茶園苗期建議采用一年兩次定剪或一次定剪加打頂方式培育樹冠。一般定植後2足齡可投産,3-4年進入豐産期。肥培管理中幼齡期采用少量多次施肥,成齡茶園采用“一基二追”進行培肥,培肥方法與其它品種相同。采茶時應分批及時嫩采,成齡茶園連續采摘數年後,蓬面需輕剪整枝。
適宜區域:西南、江南、江南和華南綠茶區栽培。
引種示範情況:已在浙江、四川、貴州、湖北、湖南、陝西、重慶、江蘇、安徽、廣西、江西、河南、山東等省有引種栽培
二、首席專家簡介和聯系方式
楊亞軍,中國農業科學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國家茶葉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浙江省第十一屆黨代表。主要從事茶樹育種和種質資源的研究,在茶樹品種選育及育種技術、品種生理、種質資源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首次系统研究茶鮮葉化學成分與紅、綠茶品質的關系,建立了利用苗期鮮葉化學成分預測紅、綠茶品質的數學模型,爲茶樹育種早期品質鑒定提供了理論參考。先後對茶樹抗寒、氮素營養差異、休眠等方面進行了研究,爲茶樹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