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造型分类的各种方法
紫砂壺造型 種類
紫砂壺由壶身、壶嘴、壶把、壶盖、壶钮、壶底这些基本构件有机组织而成,形成壶系统——一个个独特的小宇宙。
從紫砂器皿的傳統形制看,顧景舟和徐秀棠在《宜興紫砂工藝陶》中歸結爲六類:“仿商西周春秋戰國青銅器造型,如鼎、尊、爵、彜等;仿古代陶器造型,如罍、觚、杯、瓿和秦漢瓦當、畫像磚紋飾;仿古代玉器和秦權等造型;仿瓜果、花木變形塑造,如蓮、荷、桃、柿、葡萄、松、竹、梅等,運用浮雕、半圓雕手法裝飾;仿器物提煉概括成形,如笠、柱、礎、筐、升等;以各種幾何圖形體組合成形。”可以看出,“仿”在傳統紫砂器皿造型中的基礎性作用。
就造型而言,目前大致有六種分類方法——
第一種分類,爲徐秀棠《中國紫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中的三大類分法:光貨(光素器)、花貨(塑器、花塑器、象生器)、筋囊貨(筋紋器);
第二種分類,爲錢劍華《紫砂茶壺的造型與鑒賞》(江蘇人民出版社,1992)和李壯大《宜興紫砂器是怎樣成爲中國名陶的》(《古陶瓷科學技術——1989年國際討論會論文集》,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2)中的三大類分法:幾何形體造型、自然形體造型和筋紋器造型;
第三種分類,爲江蘇宜興陶瓷工業公司《紫砂陶器造型》(輕工業出版社,1978)中的四大類分法:幾何形體造型、自然形體造型、筋紋器造型、水平壺和茶器造型;
第四種分類,爲姚國坤、王存禮、程啓坤《中國茶文化》(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中的四大類分法:幾何型、仿生型、藝術型、特種型;
第五種分類,爲潘春芳《宜興紫砂器造型圖集》(榮寶齋出版社,2008)中的四大類分法:圓器、方器、塑器、筋紋器;
第六種分類,爲韓其樓、夏俊偉《中國紫砂茗壺珍賞》(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中的五大類分法:圓壺類、方壺類、花塑器類、筋紋器類、水平壺類;
第七種分類,爲吳山《中國紫砂辭典》(鳳凰出版集團江蘇美術出版社,2007)中的五大類分法:圓形器、方形器、筋紋器、花色器、仿古器。
值得注意的是,韩其楼在编著的《紫砂壺全书》(华龄出版社,2006)中将之前与合作者夏俊伟的上述第六种分五大类的分法做出调整和修订,从上述第三种分四大类的江苏宜兴陶瓷工业公司的分法。台湾紫砂研究学者黄健亮《明清紫砂艺术》中,从南京艺术学院潘春芳教授的上述第五种分四大类的分法。刘黎平在编著的《紫砂壺典》(湖北美术出版社,2014)中,综合了上述第一、二种分三大类的分法:光器(光货、几何型)、花器(花货、自然型)、筋囊器(筋纹型)。
而楊子凡著作《紫砂的意蘊——宜興紫砂工藝研究》(中華書局,2014)中的分類法,爲上述第一種和第五種的綜合,分爲光貨、花貨(也稱塑器)和筋瓤貨(現在多稱爲筋紋器),其中光貨又分爲圓器、方器。所不同的是,習慣上的“筋囊”一說,在這裏爲“筋瓤”。
我個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