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瓜片專題片解說詞
“天下名山,必産靈草。江南地暖,故獨宜茶。大江以北,則稱六安。”這是明代茶學家許次纾專談飲茶藝術的專著《茶疏》中的一段話。書中提到的六安,是中國安徽省西部的一個行政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著名的茶區之一。
六安茶素來享有盛名。在唐代叫“廬州六安(茶)”,已成爲名茶;在明代叫“六安片茶”,稱爲“上品”。明代科學家徐光啓在《農政全書》裏記載:“六安州之片茶,爲茶之極品。”清代末年,茶学专家将这种既不像西湖龍井的扁且挺、也不像洞庭碧螺春的曲且茸,更不像平水珠茶圓且實的六安茶,因它的葉形頗像瓜子殼,便叫作“瓜子片”,久而久之便成了“瓜片”。《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茶葉卷)中這樣寫道:該茶産于安徽六安、金寨、霍山,過去這3縣均屬六安州所轄,故稱爲“六安瓜片”。
俗話說得好:“高山出名茶”。因爲凡名茶者,必産于優越的環境。六安大別山區不但具備一般茶區氣候溫潤、土壤松軟等自然條件,而且還有山高谷深雲如海、溪澗遍布濕度大、岩峭坡徒日照短、林木蔥茏水土好等特點。在蔭蔽高濕的自然環境裏,茶樹天天在雲霧滋潤之中,不受寒風烈日侵蝕,因而葉片肥厚,經久耐泡;加之茶區遍生蘭花,采茶季節正是山花爛漫之時,由于花香熏染,六安名茶就顯得特別清香。在曆史長河中,六安茶作爲貢品,唐朝就有記載,距今已有1300余年的曆史。
1856年,慈禧生同治皇帝,由“懿嫔”晉封爲“懿妃”之後,方可月享14兩“六安瓜片”茶,可見當時“六安瓜片”已是名震朝野了。有一首《竹枝詞》描繪了當年貢茶的情景:“春雷昨夜報纖芽,雀舌銀針盡內衙。柳外龍旗喧鼓吹,香風一路貢新茶。”由于六安瓜片色香味俱全,因而香飄到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和長江淮河流域各省,這裏幾乎所有茶莊都有它的一席之地。當時,江南蘇州一帶的茶莊,常在茶季進山訂購,使得深山成市,茶商如潮。不少善飲茶者都把六安瓜片視爲珍寶。作家梁實秋先生在《喝茶》這篇散文中說:“有朋友自遠方來,贻我瓜片少許,葉大而綠,飲之者有荒野氣息撲鼻。”開國總理周恩來,也常把“六安瓜片”作爲款待外賓的佳品。
曆史上,在六安範圍之內,出産“六安瓜片”茶叶很有名的有现在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西两河口乡、石婆店镇、金寨县的响洪甸镇、青山镇、油坊店镇、霍山县诸佛庵镇,这里被称作“内山瓜片”。这里海拔800多米,尢以峰峦耸立、溪谷幽长的齐云山所出产的“齐山名片”,被称为“六安瓜片”的极品,爲一般“六安瓜片”所不及。“六安瓜片”外形平展、直顺、叶边背卷,形如瓜子。上起白霜,明亮油润。泡入杯中,汤色清绿,烟雾缭绕,清香扑鼻。喝入口中,滋味鲜美,回味香甜。不但举国闻名,被誉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而且早在20世紀初和50年代數次參加國際展覽會,博得國際友人很高的評價,已成爲國際名茶。
現在的“六安瓜片”,按質分爲極品、精品、通品共3個等級。在葉片采摘方面,必須在谷雨前後10天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