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防齲研究進展
一、前言 日本人有饮绿茶清潔口腔的習慣,並且在全國兒童中推廣“每天喝一杯茶”的活動以固齒防齲。因爲人們有一種認識那就是喝茶水多的人很少會患齲齒。我國古代亦有飯後用茶水漱口的習慣,《東坡雜記》中曾記載餐後用中等濃度茶水漱口,可使牙齒清潔堅固。以下簡述在茶叶及其提取物防龋研究方面的进展。 二、龋齿的发病机理 龋齿是一种很常见的慢性病,是口腔菌群、牙质与食物因素相互作用 的結果。主要始作俑者是兩種α-溶血性鏈球菌即變形鏈球菌和茸毛鏈球菌,乳酸杆菌和放線菌在齲齒的發生中可能也起一定作用 。预防龋齿主要从两方面着手:公共卫生方面监测饮水氟含量,个体方面着重于饮食、牙齿机械损伤的预防。 龋齿发生大致分3个阶段:①病菌附着于牙面。②病菌产生的葡萄糖基转移酶(GTF)将蔗糖转化为粘多糖进而形成多糖蛋白质复合物。③病菌与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形成菌斑,并产生大量酸性物质,降低口腔PH值,蚀化牙釉质,龋齿形成。其中第②③环节要依赖于口腔内含有适当的碳水化合物-蔗糖,蔗糖可直接来自于食物或饮料,也可由细菌或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而来,食物残渣滞留口腔一段时间即可产生充足的蔗糖。 三、茶葉潛在的抗齲作用 研究表明,茶葉或其提取物成分可幹擾齲齒形成的各個階段,另外,茶葉對變形鏈球菌具有直接殺滅作用 。 虽然很多研究应用绿茶進行防齲實驗,但結果同樣適用于紅茶。紅茶、綠茶主要區別在于綠茶主要含有兒茶素單體,分子量<450Da,而红茶經發酵、氧化、濃縮後形成分子量在500-1000Da的茶色素和1000Da以上的茶黃素,但紅茶中也含有兒茶素如表兒茶素(EC)、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CG)、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一杯普通綠茶(250ml水中含5-10g茶葉)兒茶素的濃度約爲0.5-1g/L,紅茶中兒茶素的含量約爲綠茶的1/3,兒茶素和茶色素是對細菌具有作用 的活性物質。烏龍茶是半發酵的茶葉,同樣含有兒茶素及其寡聚體,所以烏龍茶同樣具有防齲作用 。 1、抗链球菌作用 多項研究報道紅茶或綠茶提取物或兒茶素對變形鏈球菌和茸毛鏈球菌具有抑制甚至殺滅作用 。最小的抑菌濃度(按兒茶素濃度計算)爲50-500mg/L。所以,可以得到共識的結論是普通茶水濃度即具有抑菌或殺菌效果。此外,茶中還含有一些揮發性芳香族化合物如松烯對鏈球菌也有抑制作用 。 2、抑制细菌黏附 Otake等研究表明,绿茶提取物中的兒茶素(主要是EGCG、EGC、EC、ECG)在100mg/L的濃度(低于普通茶水濃度)能顯著抑制變形鏈球菌對唾液覆蓋的羟基磷灰石的附著作用 ,並且這種作用 直接作用 于細菌而非底物。烏龍茶的提取物无论高分子量还是低分子量均能与细菌表面蛋白质结合降低其疏水性而引起细菌聚集而不是附着于牙质表面。 3、抑制GTF活性 研究表明变形链球菌和茸毛链球菌的GTF活性可被儿茶素抑制,特別是EGCG和ECG作用 更強,而一些兒茶素寡聚體同樣對GTF具有抑制作用 。 4、抑制唾液淀粉酶和细菌淀粉酶活性 Kash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