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的鉴赏与品饮|綠茶碧螺春
据传,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参加日内瓦会议期间,就曾以先冲开水,后投碧螺春的冲泡方式(即"上投法")招待客人,泡出的茶水湯色碧綠,清香彌漫空間,許多外國友人喝了後,贊不絕口。
品尝碧螺春这样的名茶,的確不是僅爲了解渴健體,更多的是要得到精神上的愉悅和享受。茶需靜品,品嘗碧螺春茶時,還必須有一個相對甯靜和諧的品茶環境和心境。
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能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 在这种环境下,品饮名茶可以給人一份甯靜、一份淡泊、一個心靈的棲息地;使人們繃緊的心靈之弦得以松弛,失衡的心理得以平衡。在這紛繁複雜充滿各種欲望的人世間,找一個幽靜的環境,靜心地品飲碧螺春茶,洗滌一下浮躁的心靈深處,確實能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
当然,品饮碧螺春茶重在品和回味,要有充裕時間,閑適的心境,並充分調動眼、鼻、耳、口、心,對碧螺春茶的外形特征,茶湯的香氣、滋味、葉底等進行慢慢的觀賞和靜心的品嘗,只有這樣才能欣賞到她的美,品出茶的"至味",甚至感悟出許多人生哲理。
碧螺春茶外觀形狀獨特,正如蘇東坡形容的"從來佳茗似佳人",以此來贊美碧螺春茶,是最貼切了。
碧螺春这位"美人"体形俊俏靓丽,俗称为"满身毛、铜丝条、银绿隐翠"。她浑身披着一层淡淡“毫毛”,就好像佳丽的脸上蒙上一层薄薄的面纱,"犹抱琵琶半遮面",给人一种朦胧神秘的感觉。白毫内的茶葉"體形"纖細而緊實,恰似少女健美而又苗條的身材,婀娜多姿。再加上白毫映襯下的翠綠,隱隱約約像翡翠那樣光彩奪目,熠熠生輝。
赏完碧螺春茶的美貌,接著就可觀賞碧螺春茶在沖泡過程中幻化出的各種的"美景"。
冲泡时,先将开水注入玻璃杯中约七成,待水温降到70℃~80℃左右时,投入3~5克碧螺春茶,此時只見茶葉徐徐下沈,而附在碧螺春身上的白色茸毫,則在水中上下飄浮,皓似冬天下雪,形成"雪花飄舞"景觀,也有人聯想爲"白雲翻滾"。
当幼嫩茶葉下到水中後,就開始吸水緩緩舒展,在嫩芽表面出現許多小氣泡,一串串湧向水面,就出現了"白浪噴珠"的景象。不久舒展的茶葉全都變成翠綠成朵的芽葉靜臥杯底,此時再向杯中沖入約二成的開水,不僅使杯中的茶湯濃度趨于一致,而且芽葉在杯中上下翻騰,形成"翠雲浮動"之意景。此後,朵朵"翠雲"沈入杯底,碧玉色的茶湯和翠綠的芽葉交相輝映,人們稱之爲"大地回春"或"綠滿晶宮"。
在"赏景"的同时,阵阵茶香也撲鼻而來。當茶葉剛投入開水中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