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行情上涨 收藏价值渐增|紫砂壺资讯
伴隨宋代飲茶之风的盛行,紫砂壺便应运而生,成为最理想的泡茶器具,與奇石、蘭花被古人並稱爲文人三雅。由于壺顔色紫紅,質地細柔,造型古樸,澤地典雅,貴如鼎彜,泡出的茶湯不失原味,一度爲人們所青睐,逐漸開啓了藏壺和養壺之風氣。
随着大量社会资本的涌入,这无疑给紫砂消费和收入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紫砂行情看涨,紫砂壺被收藏者和爱壶人所追捧,现在的紫砂市场正值盛世。近年来,紫砂壺在拍卖场上屡创佳绩、天价频现。
2008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一把清乾隆剔红饕餮龙纹紫砂壺,当时以147.7万港币成交。中国嘉德2008秋拍首次推出“至味涵硕·紫玉金砂名品”紫砂专场,全场成交率高达92%,总成交额达604万元,其中顾景舟与韩美林合作的“雨露天星壶”以156.8万元成交,摘得全场桂冠。
近日,影視明星楊子在東正秋拍上,以近億元的天價攬進一套“顧景舟制松鼠葡萄十頭套組茶具”,打破当前中国紫砂壺的最高拍卖纪录,而后在北京远方秋拍上,再度豪掷2.128亿元“吃下”38把顾景舟壶。在去年春拍上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范国祥创作的“大红袍如意石瓢壶” 更是拍出650万元的天价。一系列拍卖成交数据表明,紫砂壺精品价值惊人。
创制出“大红袍如意石瓢壶”的范国祥先生,是当今社会紫砂艺术界的翘楚,著名陶艺品鉴藏家。 春秋时期前人范蠡晚年隐居宜兴制陶,世人奉为陶祖。雍正乾隆年间范章恩开创代代相传范家农庄的作坊式紫砂生产。
自明清以來範家代代相傳、名家輩出,先後湧現出範莊農家(靜安)、範承甫、範錦甫、範占、範澤林等一大批制壺名家,成爲宜興紫砂名門之首。當代名家範家壺藝發展至今,更是人才輩出、不勝枚舉。世代居住古陶都宜興蜀山老街的範國祥是當代的宜興範氏家族紫砂陶藝傳人。
出身陶瓷世家的他,自小跟随祖父范泽林制作紫砂壺及紫砂杂件,并继承蜀山老街多位老艺人的独门手艺。此前他制作的一把“范氏陶桩十八式二式”的特大陶桩获评“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去年,这把壶被一位藏家以300万元的高价买走。
正如大家所见,紫砂壺收藏行情一路看涨,从目前行情来看,投资紫砂壺每年至少有30%的升值空间,为什么一把小小的紫砂壺都这么大的收藏价值呢?
首先,随着紫砂壺收藏的再度升温,紫砂壺原料紫砂泥日益金贵。紫砂出产宜兴。“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就是在说陶都宜兴和紫砂泥,宜兴有着丰富的紫砂矿料蕴藏,黄龙山的原矿泥料有紫泥、红泥、段泥,且泥质纯正且含丰富的赤铁,对人体有益。其泥料所制的紫砂壺透气性强,养出来的紫砂壺水色漂亮,容易形成包浆。面临大规模开采,使紫砂原矿大幅度减产,政府已经对紫砂矿的开采做出了相应的控制,保护资源,现在黄龙山已经被封矿,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