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国祥:艺从紫砂 意归自然|紫砂壺资讯
史料记载,紫砂壺起源于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晚年隐居宜兴制陶,被奉为陶祖。宜兴紫砂以它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门类、精湛的技艺、独特的神韵蜚声海内外。自明代正德吴颐山书童学壶偶得“供春”以来,几百年紫砂史造就出了璀璨的紫砂文化艺术,不仅在工艺上传承了篆刻、书画、雕塑等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了中华民族儒、释、道合一的主流文化思想,更是为中国茶文化的發展和興旺做出了不消的貢獻。
600多年的紫砂发展史中,涌现过一大批制壶高手,他们将紫砂壺艺深深扎根于中国土壤,深得国内外壶友的喜爱和推崇。其中,范氏家族自明清以来,制壶手艺代代相传,推陈出新,成为了宜兴当之无愧的紫砂名门。今天的紫砂艺术发展更是势如破竹,人才辈出,正把中国这一传统艺术推向一个巅峰。范国祥,他是范家紫砂陶艺传人,是当今社会紫砂艺术界的翘楚。他传承范家紫砂艺术,又融入自身“源于自然,回归自然”的紫砂精神,既师法古人,师法传统,又推陈出新,返璞归真,最终形成了他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他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他是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家協會會員、世界藝術家協會會員;他是江蘇省著名民間古玩及紫砂鑒賞家,他就是範家紫砂陶藝傳人——範國祥。
1964年,范国祥出生于古陶都宜兴丁蜀镇蜀山老街的一个陶艺世家,其祖父是当代紫砂制壶及陶刻名家范泽林,奶奶束盘招是宜兴紫砂厂第一代陶泥工,由她及工友们陶制的紫砂泥细腻、码数标准,颇受当时的工艺师们喜爱。他自小跟随祖父学习制作紫砂壺及紫砂杂件,并传承了蜀山老街多位老艺人的独特手艺,造就了范国祥的精湛制壶技艺。
经过三十多年的钻研和沉淀,范国祥成为了现代范家紫砂陶艺传人中的佼佼者。他擅长全手工制作工艺,在光素器、花器、筋囊器与紫砂杂件的制作上造诣颇高,其创作的紫砂杂件收编于2000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民间收藏大观》;《名家艺术》这本书中多次详细报道了范国祥的创作理念和优秀紫砂作品。分别荣获第九届江苏省和国家级《德艺双馨》中国文艺展示活动总评选的“优秀指导老师奖”;荣得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终身成就奖。
獨具一格的紫砂作品
範國祥的作品靈感均來源于大自然,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制藝工整,精細入微,生動別致,造型獨樹一幟,同時將他返璞歸真的情懷表現得淋漓盡致。縱觀範國祥的紫砂器物作品,其圓形壺造型力求由各種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線組成。每一把紫砂圓壺講究珠圓玉潤、骨肉亭勻、比例協調、敦龐周正、轉折圓潤、隽永耐看。如,他的大竹鼓、虛扁壺等壺,是他紫砂圓器造型的曲型作品,特點是“圓、穩、勻、正”。它的藝術要求始終是珠圓玉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