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茶則|茶則的使用方法
茶則是漢族茶道六用之一,是漢族民間烹試茶時量取茶末入湯的量具。在茶道中,把茶從茶罐取出置于茶荷或茶壺時,需要用茶則來量取。
陸羽《茶經·四之器》中指出:“則,以海貝、蛎蛤之屬,或以銅、鐵、竹、匕、策之類。則者,量也,准也,度也。”茶則也是陸羽提到的28種茶具之一,其功能在《茶經》中也描述的很明白。
茶則的用途,就是用以將茶從茶葉罐中舀出,然後倒入茶壺、或茶盞中。則字的用法較爲古典,所以陸羽在其後專門加注“則者,量也,准也,度也”,意爲准則、原則、法則的意思,本義是標准、模範。
则字古文字中作從鼎,從刀,而不是现代從贝從刀,是个会意字,其实是用刀在刻鼎的泥模的意思,也就是在制作铸造用模子,于是由此衍生为模式或标准之意。
則字動名詞兩可,准則、原則都是名詞,而秦诏版“法度量、則不壹”,就是作爲動詞用,意思是規範那些不統一的度量標准。
材質
茶則之則,是量取的意思,也就是茶的量取工具。陸羽說茶則這種東西,可以用海裏的貝類、牡蛎之類的來加工,也可以用銅、鐵、竹做材料加工。但其後的匕、策,不是指的材料,而是指可以用匕、或策來當作茶則使用。策不好確定是什麽具體作用的,但匕就是匙、調羹,法門寺出土的唐代茶具中就有匕狀茶則,其實叫做茶匙羹更准確。圖左茶床上可見彎曲的茶匙,疑爲竹制。
茶匙除了舀茶用,蔡襄《茶錄》說“鈔茶一錢匕”一則說明用茶匙舀茶,二者說明是取茶量是有標准的。同時茶匙還用于點茶時的擊拂,簡單地說是一個攪茶的動作。
蔡襄《茶錄》:“茶匙要重,擊拂有力。黃金爲上,人間以銀鐵爲之。竹者輕,建茶不取。”茶的擊拂在鬥茶時的茶面效果上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稍晚于《茶錄》一書的宋徽宗的《大觀茶論》中,已經不用茶匙擊拂,而改用茶筅,後來爲日本抹茶道延用。茶筅同樣見于上圖宣化遼墓壁畫的茶床上,可見其用于茶的擊拂,並非北宋末年的事,應該更早,茶匙、茶筅同作爲擊拂的工具,並行了很長時間。南宋的《茶具圖贊》,只有被稱爲竺副帥的茶筅了,可能南宋時茶匙已經不作爲擊拂使用了。
什麽是茶則|茶則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