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佛手茶品質比較優勢研究|郭雅玲
郭雅玲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州350002
福建产茶文字記載,最早見諸于南安縣豐州古鎮的蓮花峰石上的摩崖石刻“蓮花荼襟”(公元376年)。這比陸羽《茶經》記載的要早三百余年。茶在福建已有上千年之久,茶類的創制要數福建最多,福建茶葉在中國茶葉發展乃至世界茶葉發展上具有重要的曆史地位和科技與文化價值[1]。
福建是一个多茶類生産省份,在福建境內,依茶樹品種、區域生態、工藝技術等不同,合理的布局了茶類。在每個茶類中有不少茶品爲該茶類的不可多得的曆史珍品和名優茶。從古至今福建境內名茶輩出,從宋代鬥茶到当今的“鐵觀音茶王賽”爲典範的以賽促建的縣域經濟建設,除了文化習俗之外,很重要的一條是茶葉品質,名茶的特殊風味,尤其是烏龍茶,同樣的品種,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品質風味上存在某些差異,這種差異,好比“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從宏觀上看,如國家之間、省區之間給福建烏龍茶的競爭力帶來特殊效應,即“原産地”生態效應。自2002年以來武夷岩茶、安溪鐵觀音等名茶已獲得地理標志産品保護並完成國家地理標志産品標准工作,如今永春佛手名茶也進入地理標志産品保護之中,這一類産品在對外貿易方面有著單箱出口的産品經濟優勢,對提高烏龍茶的國際貿易地位有著重要意義。
在现今茶葉市場中,永春佛手的數量雖然十分有限,但其自然環境、曆史淵源、生産技術、文化品位都很有特色,逐漸展現其品質優勢和富民經濟潛力。
1 自然地理环境孕育永春佛手
永春县位于福建省中南部, 北纬25°13′25″-25°33′45″,东经117°40′55″-118°31′9″间, 全县面积达1468平方公里。在戴云山脉南段,纬向呈北高南低,经向则西北高东南低,全县整个地势是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多种多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在17.0-20.5℃之间,极端最高气温39℃,极端最低气温-2.9℃,>10-20℃年总积温5929-5845℃,239-306天,降水量1500-2100毫米,平均1685.5毫米,相对湿度平均77%,无霜期330-360天。山地土壤一般都较肥沃,有机质普遍较高,土壤 pH4.5-6.5,自然条件适宜茶樹生長。境內素有“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序春”之稱。永春茶葉生産久負盛譽,成爲全國、全省烏龍茶出口基地。1993年、1995年兩度被評爲“福建省經濟發展十佳縣”。
2 古今地缘人脉传诵名茶曆史
永春古称桃源,公元942年改名永春县。永春佛手茶是福建烏龍茶中風味獨特的名種之一。佛手本是柑桔屬中一種清香誘人、供人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