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白茶的茶葉采摘技術詳解
安吉白茶采摘時間
許次纾在《茶疏》中說:“清明谷雨,摘茶之候也。清明太早,立夏太遲,谷雨前後,其時適中。若肯再遲一二日期,待其氣力完足,香冽尤倍。”清《孝豐縣志》記載,“茶,出天日山者最佳。谷雨前數日采者爲雨前茶,亦謂之芽茶。味清香遠,值倍。交夏皆采,謂之茶忙。遲則葉粗而味薄,爲老茶。”都充分向我們展示了采摘茶葉的時間、采摘的有關要求。
安吉白茶“其葉瑩薄,表裏昭沏,如玉在璞”。其芽葉與宋徽宗的《大觀茶論》描述一樣。采摘安吉白茶不能以清明前後來劃分質量品質,這對安吉白茶是個誤區,清明節氣不是劃分的唯一標准。沒有什麽明前茶、明後茶之分。安吉白茶屬于綠茶的的變異品種,葉張玉白,經脈翠綠,清香,粗壯,就是好茶材料,制作的幹茶就會是好品質的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采摘不僅關系到制茶原料的質量,而且影響茶樹樹冠的生長發育。安吉白茶茶叶质量的好坏与鲜叶采摘標准、采摘時間、采摘方法、鲜叶管理等密切相关。
再度下降到生物學下限溫度以下時,植物的生長和發育就會受到抑制,暫時停止生長,但植物體還是活著的。由于植物的階段生育過程具有不可逆性,當氣溫再次回升時,再次進行其生育活動。因此對多年生木本常綠植物茶樹不能簡單采用“5日滑動平均法”,應采用多種步長滑動平均來確定其萌動的生物學下限溫度初日(王懷龍等,1981年)。茶樹的開采期與其萌動後到開采之間的氣象要素有關,可通過建立二者的回歸方程來進行預測(Huang,1989)。對于同一茶樹品種,萌動的生物學下限溫度相同,同一區域內各地茶樹種植方式一致。茶樹萌動後的氣象要素是影響茶樹開采期的主要因素。即各地茶樹開采期之間的差異是各地問茶樹萌動的生物學下限溫度初日和初日後影響茶樹開采期的氣象要素差異造成的。因此,茶樹開采期可用下式來講行預測.
式中,an爲參考地的常數項,a爲各地茶樹萌動的生物學下限溫度初日與參考地的差;bi爲回歸系數,爲茶樹萌動前2旬到開采期之間與開采期相關的氣象要素。
筆者根據對安吉白茶曆年的開采情況進行了計算統計,詳細見下表。
安吉白茶采摘標准
傳統的茶葉采摘方法是手工采摘,有雙手采摘和單手采摘兩種。20世紀70年代以後,有些地區從日本進口雙人或單人采茶機開始試點推廣機械化采茶,目前爲止,安吉地區對名優茶安吉白茶的采摘仍以手工采摘爲主,今後部分茶園采用機械化采摘是一種時代發展趨勢。
茶葉采摘既是茶樹栽培的收獲過程,也是培育優質、高産、穩産茶園的一項重要的栽培管理措施。采摘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安吉白茶的品質和當年茶園的收益,而且影響茶樹的生長發育和今後的茶葉産量與品質,因此,必須采用科學合理的采摘技術。
茶樹蓬面每平方米達到10~15個標准芽可采時爲開采期,即安吉白茶可以開采了。茶葉應分批多次早采、嫩采,要勤采、淨采,不漏采;要求一芽一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