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龍井茶历史发展
西湖龍井茶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中國唐代,當時著名的茶聖陸羽,在所撰寫的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中,就有杭州天竺、靈隱二寺産茶的记载。西湖龍井茶之名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西湖龍井茶從無名到有名,從老百姓飯後的家常飲品到帝王將相的貢品,從漢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開始了它的輝煌時期。
早在北宋時期,龍井茶區已初步形成規模,當時靈隱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雲峰産的“白雲茶”和葛嶺寶雲山産的“寶雲茶”已列爲貢品。北宋高僧辯才法師歸隱故地,也是當年與蘇東坡等文豪在龍井獅峰山腳下壽聖寺品茗吟詩之處,蘇東坡有“白雲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谷雨春”之句贊美龍井茶,並手書“老龍井”等匾額,至今尚存壽聖寺胡公廟、十八棵禦茶園中獅峰山腳的懸岩上。
南宋,杭州成了國都,茶葉生産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元代,龍井茶的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龍井附近所産之茶開始露面,有愛茶人虞伯生始作《遊龍井》飲茶詩,詩中曰:“徘徊龍井上,雲氣起晴畫。澄公愛客至,取水挹幽窦。坐我詹蔔中,余香不聞嗅。但見瓢中清,翠影落碧岫。烹煎黃金芽,不取谷雨後,同來二三子,三咽不忍漱。”可見當時僧人居士看中龍井一帶風光幽靜,又有好泉好茶,故結伴前來飲茶賞景。
明代,西湖龍井茶開始嶄露頭角,名聲逐漸遠播,開始走出寺院,爲平常百姓所飲用。明嘉靖年間的《浙江匾志》記載:“杭郡諸茶,總不及龍井之産,而雨前細芽,取其一旗一槍,尤爲珍品,所産不多,宜其矜貴也。”明萬曆年的《杭州府志》有“老龍井,其地産茶,爲兩山絕品”之說。萬曆年《錢塘縣志》又記載“茶出龙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此时的西湖龍井茶被列爲中國之名茶。明代黃一正收錄的名茶錄及江南才子徐文長輯錄的全國名茶中,都有西湖龍井茶。
清代學者郝壹恣行考“茶之名者,有浙之龙井,江南之芥片,闽之武夷云。”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来到西湖龍井茶區觀看茶葉采制,品茶賦詩。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還被封爲“禦茶”。从此,西湖龍井茶馳名中外,問茶者絡繹不絕。近人徐珂稱:“各省所産之綠茶,鮮有作深碧色者,唯吾杭之龍井,色深碧。茶之他處皆蜷曲而圓,唯杭之龍井扁且直。”在清代,相傳,乾隆皇帝巡視杭州時,曾在龍井茶區的天竺作詩一首,詩名爲《觀采茶作歌》。西湖龍井茶向以“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排列品第,以西湖龍井茶爲最。龍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勻齊、色澤綠中顯黃。沖泡後,香氣清高持久,香馥若蘭;湯色杏綠,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飲茶湯,沁人心脾,齒間流芳,回味無窮。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積極扶持龍井茶的發展,龍井茶被列爲國家外交禮品茶。茶區人民在政府的關懷下,改舊式柴鍋爲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