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花葉斑病的防治
叶尖或叶缘出现半圆形或不规则褐色病斑,大量落叶,甚至全株死亡,是受真菌侵害所致,常见的有:褐斑病初期在叶正面形成许多褐色小点,而后逐渐扩大成为半圆形、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大斑,最后会变成银灰色,并轮生或散生许多黑色小粒点,病斑与正常组织间界限明 顯。赤斑病初期爲淡褐色小斑點,而後擴大形成圓形或不規則的赤褐色病斑,但病斑上沒有小粒點;斑緣微隆起,色澤較深,與正常組織界限明 顯。此病在江、浙一帶及滇、川、湘等地均有發生,嚴重時葉片大量脫落,甚至整株死亡。
有炭疽病菌引起的山茶花炭疽病,亦多發生于葉緣處,病斑的形狀、色澤與上述葉斑真菌引起的葉斑病基本相似,但炭疽病特有的典型症狀是病斑在濕度較大時有談紅色粘稠物産生,這一點可區別于其他病斑。還有的真菌侵害山茶花的葉面、嫩葉、嫩梢,但病斑發生部位、形狀及色澤有明 顯不同,其防治方法一樣。以上病害,主要是在高溫高濕情況下,山茶花植株的抗病力降低,受真菌侵害而引起,也會在低溫多雨或高溫幹燥、以及通風不良或有日灼斑植株的傷口上産生,一般在夏、秋季節容易發生。
精心養護,增強植株抗病力以減少染菌機會。如適當增加株、行之間的距離,保持通風良好;經常除草、松土、排除積水;土壤要求酸性(PH在6左右)疏松,有良好的排水性,平時應見幹見濕,並切忌偏施氮肥;盛夏注意遮蔭,防止日灼,管理操作時避免傷葉。
茶花生長期可半月噴一次藥預防。發現病葉要立即摘除,並集中燒毀,以減少侵染源。發病的植株暫停施肥(特別是氮肥),及時排除積水,盆土適當偏幹,注意通風。同時用藥物噴葉面。常用防治藥物有: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用800倍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用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及50%多菌靈500—800倍液;70%托布津800—1000倍液等,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每兩周噴一次葉面,將整個葉面全噴濕,連續三次,宜在傍晚進行,注意在使用代森鋅時應避免與其他堿性農藥混用。
不好的原因還在于經常使用一種藥物防治,時間久了病菌會産生一定的耐藥性,藥效會不明 顯,可適當改換其他藥物或交叉用藥或混合用藥,並及時改善植株生態環境。此外,用藥的濃度、時間、方法不當,也會使殺菌效果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