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茶六奇-普洱茶的六個特點
雲南普洱 茶的特點,也使普洱 茶成爲可具收藏鑒賞的古董,這是任何茶類都不具備的特性。因此,普洱 茶完全有資格,也完全應當成爲一種獨立的茶類,即普洱 茶類。
1.産地奇:經曆了由地名命名而發展爲專門茶類的一種茶葉。普洱 茶原是产于雲南普洱 府所在地,並在普洱 集散的茶葉。
2.品種奇:茶樹鮮葉爲普洱 茶变种,即雲南大叶种茶树的鲜葉。
3.原料奇:是以雲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爲原料,經過後發酵而成。後發酵的途徑有兩種:一種是自然存放,長時間的緩慢自然發酵,這樣變成的普洱 茶,叫傳統普洱 茶;一種是用曬青毛茶經過人工促成後發酵辦法生産的普洱 茶及其壓制成型的各種緊壓普洱 茶,叫現代普洱 茶或熟普。
4.形狀奇:普洱 茶除散茶外,緊壓成型的普洱 茶有各種形狀,有如小藥丸、圓球、象棋、沱茶、圓餅;大如南瓜、巨型餅、樹筒、屏風、大匾等等。
5.品質奇:普洱 茶有越陳越香的特點,與茶貴新、酒貴陳的特點背道而馳。如儲存保管得當,可儲存一百年左右。
6.飲用奇:如在茶馆用盖碗或紫砂壺冲泡陈年普洱 ,可泡20泡。
根據《中國茶葉大詞典》對基本茶類和再加工茶類的定義,基本茶類是茶鮮葉經過不同制造過程形成的不同品質成品茶的類別。再加工茶類是以基本茶類的茶葉原料經再加工而形成的茶葉産品。普洱 茶是以基本茶類中的曬青綠茶爲原料,經過渥堆後發酵而形成的再加工産品,因此,不能歸于黑茶類。根据陈椽教授编著《茶葉通史》中對茶叶分類的理论:"茶葉分類應該以制茶方法爲基礎。從這種茶類演變到那種茶類,制法逐漸革新、變化,茶葉品質也不斷變化,因而産生了許多品質不同,但卻相近的茶類。由量变到质变,到了一定时候,就成为一种新茶類。
從茶類發展的先後看,普洱 茶最早見于文獻記載的是唐朝樊綽撰的《蠻書》,距今一千多年,起始年代更早。而黑茶起詮内11世纪前后的宋代,普洱 茶在前,黑茶在後,按照茶類發展的先後來看,普洱 茶也不能列入黑茶類。
普洱 茶是所有茶類中,唯一由基本茶類的晒青绿茶,經渥堆後發酵再加工,變爲與曬青綠茶品質完全不同的另一種茶類。普洱 茶比六大茶類中的黃茶、白茶、的數量要大的多,黃茶的年産量不過10噸,白茶的年産量不過1000噸,普洱 茶的年産量在5萬噸左右,按照陳椽教授的解釋,由量變到質變,普洱 茶完全可以成爲一種與其他茶類不同的一種新茶類。台湾茶學研究所所長蔡榮章先生最近也同意將普洱 茶獨立歸爲一類,與綠茶、烏龍茶、紅茶合並爲四大茶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