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興景東茶,等待千年的輪回?
圖爲:太忠丫口寨大茶樹“人類栽培馴化野生茶樹的活標本”包忠華攝
有些曆史無法穿越,有些等待可以重來。
此刻,我站在南诏國雄鎮南方的銀生府故地——景東縣城去追憶千年前的繁華,曆史寥寥幾筆的記載,如同時間老人發出的幾聲歎息,剛有蛛絲馬迹可以尋覓,又立刻消失在時間長河裏,茫不可考。茶出銀生,無量景東。我無法穿越曆史去尋覓一個真實的銀生城。但我知道,從銀生茶到景東茶,景東縣的茶産業已經走過了千年一個輪回。就在這個輪回裏,雲南的茶業已經從銀生茶的時代走向了普洱 茶的時代。這是景東茶失落的數百年。今天,我們提出景東茶的複興話題,仿若等待千年的一個輪回,問題是有些等待真的可以重來嗎……
圖爲:景東老倉福德古茶园 包忠华摄
幾千年來中國的茶葉名稱基本上根據産地命名,雲南最早記載茶名的是《蠻書》。唐代貞元十年(794年)唐王朝與南诏和盟後,在南诏設銀生節度,在銀生節度轄區內的茶葉官方命名“銀生茶”。元朝建置,《元史·本紀》載:“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雲南行省所定路、府、州、縣:上路二、下路十一,下州四十九,中縣一,下縣五十。普日部(甯洱)、思摩部(思茅)、步騰部(普文)、步竭部(甯洱境內)等屬元江府轄”。明朝建置,《明史·地理志》載:“雲南承宣布政使司,領府五十八、州七十五、縣五十五、蠻部六。鎮沅府轄祿谷長官(恩…樂)、者樂長官(新撫);元江府轄他郎寨長官司(墨江)、普日長官司(甯洱)、思摩甸長官司(思茅)、鈕兀長官司(江城)”。明萬曆年間,謝肇淛《滇略》(1620)卷三中雲:“土庶所用,皆普茶也。”這是“普茶”第一次作爲專有名詞在史書中出現。
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設置普洱 府,爲流官制;清.趙學敏(1765)撰《本草綱目拾遺》雲:“普洱 茶出雲南普洱 府……”對普洱 茶的産地區域已作了准確的判定,也是“普茶”到“普洱 茶”的官方定義。
從“銀生茶”到“普茶”再到“普洱 茶”的名稱演變:“銀生茶”應該從公元794年到公元1294年期間使用了近500年;“普茶”從公元1294年到1729年期間使用了430多年;“普洱 茶”從公元1729年至今使用了近280年,普洱 茶因普洱 府而得名,普洱 府因普洱 茶而名揚天下。
“茶出銀生”就在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