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福建白茶的曆史|白茶制造曆史
关于福建白茶的曆史究竟起于何時?茶學界有些不同的觀點。
有人认为白茶起于北宋,其主要依據是"白茶"最早出現在《大觀茶論》、《東溪試茶錄》(文中說建安七種茶樹品種中名列第一的是“白葉茶”)中;也有認爲是始于明代或清代的,持這種觀點的學者主要是從茶葉制作方法上來加以區別茶類的,因白茶的生産過程只經過“萎凋與幹燥”兩道工序。
也有的学者认为,中国茶葉生産曆史上最早的茶葉不是綠茶而是白茶。其理由是:中國先民最初發現茶葉的藥用價值後,爲了保存起來備用,必須把鮮嫩的茶芽葉曬幹或焙幹,這就是中國茶葉史上“白茶”的誕生。
《大观茶論》裏說的白茶,是早期産于福建北苑禦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其制作方法,仍然是經過蒸、壓而成團茶,同現今的白茶制法並不相同。
而白茶制造的曆史據《福建地方志》和現代著名茶葉專家張天福教授《福建白茶的調查研究》中記載,約始自150多年前,首先由福鼎縣創制的。當時的白毫銀針是采自菜茶茶樹,約在1857年自福鼎發現大白茶後,于1885年開始以大白茶芽制銀針,稱白毫銀針。
政和县在1880年发现大白茶,1889年開始制銀針,至1922年才制造白牡丹。白牡丹原創制于水吉(當時屬建瓯縣,現屬建陽縣),何時開始,尚待考證,似在福鼎制白茶之後與政和制白茶之間。
可以说,白茶制造曆史先由福鼎開始,以後傳到水吉,再傳到政和。以制茶種類說,先有白毫銀針,後有白牡丹、貢眉、壽眉;先有小白,後有大白,再有水仙白。
福建白茶 白茶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