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的曆史|白茶起源
一、千年白茶見證白茶曆史
2009年西安古墓惊现千年极品白茶不僅見證了白茶的曆史和悠久的文化,也再次有力证明福鼎系白茶原産地和近年來國內外有關方面對白茶曆史的研究和发现,同时也印证了茶業界一直以來流傳的一句話:“世界白茶在中國,中國白茶在福鼎”。
什么是白茶呢?白茶是中國傳統六大茶類(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之一;是六大茶類中最古老、最自然、最健康的茶類,素爲茶中珍品。白茶成茶多爲芽頭,滿披白毫,色澤呈白色如銀似雪而得名,故稱“白茶”。白茶主要産區分布在福鼎、政和、建陽、松溪等地,是福建特有的茶類之一,其中福鼎白茶産量約占60%。白茶曆史悠久,福鼎是中国白茶之鄉、福建白茶的原産地。
二、白茶的曆史传说
有关白茶的曆史传说很多,其中有一段美丽福鼎白茶的传说流传至今:相传尧时(公元前2358-2257年) 战乱,太姥山下一农家女子,为躲避战乱逃至山中,栖身鸿雪洞,以种蓝为生,为人乐善好,施深得人心,人称蓝姑。由于连年战乱,附近村庄麻疹恶疾流行,无数患儿因无药救治而夭折。一日夜里,蓝姑梦见南极仙翁,仙翁告知:鸿雪洞顶有一株2米高小树叫“茶”,是當年給王母娘娘禦花園運送茶種時不小心掉下的一粒茶種發芽長成的,“茶”的叶子晒干后泡开水是治疗麻疹的良药 。从此,蓝姑精心培育这株仙茶,並教太姥山鄉親一起種白茶、采白茶、制白茶。很快,整個太姥山區就變成了茶鄉。晚年,藍姑在南極仙翁的指點下羽化成仙,人們感其恩德,尊稱她爲太姥娘娘,太姥山白茶也因此而得名。
三、白茶曆史记载
一千多年前,茶聖陸羽在《茶經》中有白茶的曆史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據著名的茶學家陳椽教授的考證,“永嘉縣就是現在的溫州市,東三百裏是南三百裏之誤,有白茶山,永嘉縣東三百裏就是指福鼎的太姥山”。
其实,白茶曆史那句话也不是陆羽的原创,他从《永嘉图经》上摘录的。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會學術部主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院研究員姚國坤茶葉專家寄語福鼎白茶認爲:“福鼎白茶的曆史之始祖绿雪芽至少有1200年以上。”明末清初的谢肇淛的《长溪琐语》中载:“环长溪百里诸山,皆产茗。山丁僧侣,半衣食焉。支提、太姥无论,即圣水瑞岩、洪山白鹤,处处有之”。
后又在《五杂俎》中记载:“闽方山、太姥、支提俱产佳茗”。清代乾隆年间,福宁知府李拔因茶貿易而使地方富庶,曾不由自豪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