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開啓“茶農倉儲茶葉發展新模式”|市場分析
茶葉是一個普通日常消費品,經濟好與不好人們都要喝茶;中央“八項規定”之後,主要影響的是高價茶、禮品茶;茶葉健康功效被人們廣泛認可,中國喝茶的人不斷在增多,茶葉消費量每年也在增長;中國茶葉近十年來出口量都很小,出口下降影響中國茶葉市場的說法也不成立,我個人認爲目前中國茶市不好主要原因還是供大于求。
普洱茶具有儲存價值,在這輪市場調整期可發揮它的價值作用。有保質期的茶葉,只能在現有的市場容量中,發揮自我優勢去競爭,也就是如何在這個蛋糕裏分到一點份兒。普洱茶在適宜的條件下可以長期存放,越陳越香,具有收藏、儲存、升值等特點。
目前普洱茶在中國茶葉消費總量占比不到6%,憑借普洱茶的優勢擴大茶葉消費總量占比的8至10%是完全可能的。普洱茶通過倉儲七八年以後再消費,將成爲主流,過去普洱茶的收藏倉儲以企業爲主、一些茶葉愛好者爲輔,茶農參與收藏倉儲的很少。
現在普洱茶産業的鏈條:(1)種植——(2)初制加工——(3)交易——(4)深加工——(5)交易.倉儲.交易——(6)消費。在以上6個環節,茶農只參與前三個;而真正在普洱茶産業鏈中最關鍵的是(5),它關乎市場話語權和市場定價權,而雲南作爲普洱茶原産地卻弱化了這一關鍵環節。
下面我談談茶農如何參與到“交易.倉儲.交易”環節。
过去普洱茶在加工標准、文化方面有很多誤區,沒有形成普洱茶散茶倉儲的完整概念。在現實中,很多普洱茶以散料的形式進行倉儲,讓其陳化,再進行深加工,這已經是個事實,問題在于國家標准中普洱茶的出産日期爲深加工的日期。
因此只有把普洱茶産業的鏈條改爲:(1)種植——(2)初制加工——(3)交易.倉儲.交易——(4)深加工——(5)交易.倉儲.交易——(6)消費。
2007年以前很多茶葉愛好者倉儲茶葉都跟風加工成個性化、無品牌加工的成品茶,但未來的品牌化時代很難賣好價,如果以毛料形式倉儲,由品牌企業收購後再加工,反而價格會比加工好的成品茶價格更高。
這幾年茶葉市場不好,我們就指導茶農倉儲茶葉,其條件是:(一)把茶葉的加工成普洱曬青茶原料;(二)必須提高工藝水平,通過分撿,剔除老黃片等雜質,用標准紙箱(有內袋)定額包裝,就完成了倉儲待售環節;(三)倉儲在一個幹燥、無異味的地方。
因为普洱市的茶農大多是以種糧爲主,産茶爲輔,不會更多影響生計。你說有多難?每家就投資一二百元,買幾十個紙箱就可以,與其虧本銷售,不如過幾年價格上去了賣出去更劃算。
景邁山的茶農幾年前就是這樣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