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品牌战升级 懂茶的喝不起 藏茶的不喝茶
權,早期的大益從藏市發家,提高了大益茶的流通身價,但今年以來,大益開始試圖擺脫藏家說了算的困境。”周重林介紹,2014年大益營銷主打“大益味”,號召大家來喝茶,而不是藏茶。“再藏下去,誰都不知道大益茶到底是何滋味,而其他新品牌都通過品鑒活動建立了自己的口感粉絲,這既是與大益藏家市場競爭的策略,也是普洱茶長久發展的必經之路。”
品牌蜂拥 群雄角力
“老普洱品牌面臨激烈的競爭,都在根據市場調整産品結構,改變營銷策略。”許怡先說。
顯然,感受到壓力的不僅是大益。同是普洱茶老品牌的海灣茶廠,開始投入更大精力做中高端普洱茶;中茶牌普洱與中糧集團合作,重點推出“中糧中茶”,提高産品的品牌地位和影響力;下關沱茶注冊了新的商標,開始制作高端普洱餅茶,構建新的品牌形象。
許怡先說道:“今年還有一個特點,各大茶品牌更強調茶的文化內涵和制茶工藝,推介具有代表性的普洱茶拼配師和茶文化推廣者,比如勐庫戎氏的戎家升、海灣茶廠的鄒炳良、七彩雲南的張俊、六大茶山的阮殿蓉等。”
而新進入的品牌都在尋求精確定位,打造特色。雲南白藥集團天頤茶品有限公司將“紅瑞徕”成功打造成鳳慶滇紅茶品牌後再次發力,蓄勢3年打造的高端普洱茶品牌“醉春秋”將在今年8月面市。據該公司總經理黃衛東介紹,“醉春秋”也是雲南白藥將茶葉品類文化和獨特的品牌文化融合的結果。
而七彩雲南集團旗下的慶沣祥,則在普洱茶界大力推行“普洱茶企業標准化”,試圖掌握普洱在現代化生産上生産、倉儲、收藏新標准的話語權,並結合藝術文化,建構出普洱茶産業的新主流,打造宜飲宜藏的“當代普洱”。慶沣祥總裁田軍表示:“制定行業標准是打造‘當代普洱’最需重視的一環,而標准化則是讓‘當代普洱’升級的關鍵要素,以此提升普洱茶的健康標准、文化價值和收藏高度。”
看上普洱茶産業的不僅有雲南本土的企業。在北京,具有300多年曆史的榮寶齋,也將普洱茶文化引入榮寶齋的傳統文化藝術體系中,成立了榮寶茶文化(北京)有限責任公司。“和書畫一樣,榮寶齋只做收藏級別的普洱茶,並采取書畫家經典作品與頂級普洱臻品搭配的方式,打造榮寶齋專屬系列普洱茶,將榮寶齋傳統書畫強項與頂級古老普洱品種巧妙糅融、互爲诠釋。”其負責人周海燕介紹,“榮寶齋選做的普洱毛茶全部取自勐海地區的六大古茶山,嚴格限定毛茶來源,經過最嚴格的手工生産和檢驗工序,每餅茶都由中國茶科所按照歐盟出口標准檢測,並附檢測報告以供查閱。”
另一方面,一些新興的品牌則從圈子、個性化定制方面尋求突破,努力提升單品的附加值。收藏家徐新就很推崇茶人王心的營銷模式,以“茶人王心”注冊的微博粉絲數已達到180多萬人,在網絡平台上,王心寫普洱以及與普洱相關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