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六大茶山的来历|普洱茶産地
大家知道云南六大茶山的來曆嗎?
云南六大茶山包括:攸樂古茶山、革登古茶山、倚邦古茶山、莽枝古茶山、蠻磚古茶山、慢撒古茶山。下面爲大家一一介紹雲南六大茶山的來曆。
攸乐古茶山
攸乐山位于景洪市辖区内,现名基诺山。束西长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东北与革登茶山爲鄰,西南接小勐養、勐罕和勐寬三個壩子,現爲景洪市的一個鄉級行政單位。
攸乐茶山曆史上位居“六大茶山”之首,是雲南大葉茶的中心产地,历史上最高产量达2000担以上。攸乐 山种茶,年代久遠,相傳茶是孔明遺種,故尊奉孔明爲茶祖。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曾設過同知府和專管捕“盜”的普洱通判。1942年國民黨軍隊開進攸樂茶山,燒殺搶掠,茶農四逃,茶山荒蕪,茶葉生産受到嚴重破壞。解放後,人民政府撥款、發糧救濟茶農扶持茶葉生産。使産量逐漸上升。1993年攸樂茶山産茶1942擔(97000多公斤)。
革登古茶山
革登古茶山包括今象明新發寨、新酒房、菜陽河一帶。也是古代較聞名的茶區,年産茶量在500擔以上,茶葉屬大葉類型。清嘉慶年間(1796—1820)革登八角樹寨附近有茶王樹,春茶一季可産幹茶一擔,已枯死,至今已荒蕪難尋。
倚邦古茶山
倚邦古茶山在清朝初期及之前的漫長歲月中,在茶文化史上扮演著重要角色,清宮貢茶均以倚邦茶菁爲原料。明朝末年,大批四川茶農懷揣小葉茶籽來到倚邦種植,于是小葉種茶在倚邦安家落戶,成了清宮貢茶的當然原料。鼎盛時期,在清朝乾隆年間,倚邦茶山人口達九萬人之衆。人皆種茶,人皆制茶,人皆賣茶,形成了四大茶葉集鎮。即:倚邦街、曼拱街、蠻磚街、牛滾塘街。鎮與鎮之間,運茶馬邦往來,盛況空前。
光绪31年始,倚邦没落,至民国初,倚邦街竞只剩下一百三十余户,人口不足一千人。牛滚街瘟疫十室九空,荒芜人烟,故到清朝后期,倚邦没落,易武崛起,绝冠群芳,到民国之后,云南茶葉則以勐海獨領風騷。
倚邦管理攸乐、架布、习空、莽枝、蛮砖、革登等6大茶山,又是普洱茶的生産地和集散加工地,倚邦茶山漢族多系甯洱、石屏一帶遷來,從事茶葉種植。清正年間(1723—1735年)建石屏會館。早年還建有四川會館和楚雄會館。倚邦茶葉曆史上以圓茶暢銷省內外,後又銷到越南、香港,年産茶1000擔左右。
倚邦本地茶葉以曼松茶味較好,被定爲“貢茶”。其特點爲質厚味美,放少許入杯,用開水沖泡後,茶葉直立不沈,色清微黃,其味甘香可口,飲後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