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大师:葛嶽純厚重的艺术人生
宜兴紫砂作为优秀传统艺术,实用而风雅,不仅用来泡茶蘊香,麗質的泥土,精湛的工藝,高雅的品味,純青的窯火,使紫砂藝術素而工,淡而雅,“發至纖于簡古,寄至味于淡泊”,大有素樸而衆美從之之美譽,已經從一般的民間用品,躍身爲當代藝術新寵。紫砂藝術家以弘揚文化,傳承藝術爲己任,受到了廣大紫砂愛好者的熱情推崇。高級工藝美術師、著名紫砂陶藝家葛嶽純 先生,以堅實沈穩的腳步,走出了一條厚重的藝術之路,紫砂作品在沈凝大度中綻放著奇異的光彩。
葛嶽純 先生出身于制陶世家,先祖葛明祥是名震江南的制陶大家,顯赫的制陶家史,爲葛家贏得了久遠的聲譽,作爲葛氏傳人的葛嶽純 先生,從父輩手中接過家傳手藝,承前啓後,開始了自己淡泊而充實的藝術人生,他懷著一顆念祖傳承之心,從學習均陶工藝入手,平心靜氣,揣摩實踐,一幹就是幾十年,蹉跎歲月,生活磨砺,藝術雕琢,使葛先生的制陶藝術日臻完美,幾十年來他創作的“花盆”“花瓶”“香薰”“壁畫”“地震儀”“如意對象”等陶藝作品,由于構思巧妙,設計合理,工藝精湛,大小適宜,上釉色調考究,制作難度大等藝術特點,多次榮獲全國陶瓷工藝評比一等獎、行業金獎和江蘇省陶藝創作一等獎。其“特大長方盆景花盆”“蓮生吉祥對象”等陶藝大型作品,以其獨具特色的造型工藝,作品端莊大氣、沈穩莊重、寓意深刻被國務院紫光閣陳列收藏。
八十年代开发设计制作的大型实用性“陶亭”作品,再次荣膺江苏省陶艺设计一等奖,被国家列为小康住宅建设推荐使用产品。先生从艺的每一步,都留下了深深地脚印。堂堂乎师范弟子,正正乎引领后生。
一名紫砂陶藝工作者,靠著世家的傳承,天生的悟性,誠實的爲人,和對陶藝事業的熱愛,在藝術之路上不懈探索,在繼承中不斷創新,終厚積而薄發,繼而連續獲獎。葛嶽純 先生作爲陶藝獲獎大戶,自然贏得了衆多的榮譽和贊美,社會的知名度不斷攀升,名人名作開始被競相傳送。葛先生早年就被贊譽爲“制陶狀元”,獲此殊榮可謂名副其實,衆望所歸。上世紀九十年代作爲陶藝專家,葛先生不負衆望遠赴阿曼傳授陶藝技術,爲阿曼國制作民族文化遺産的微縮景觀“阿曼古城堡”陶藝作品,贏得了阿曼、西班牙等國家領導人、藝術家的高度贊揚。走出國門,播撒華夏文明,這又一次藝術上的成功。葛先生內外兼修,藝高身正,口碑極佳,無愧名門之後、無愧“狀元”先生。
陶都的泥土,有著神奇的傳說,黃龍山的“富貴土”,是上帝對宜興人的厚愛,“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葛嶽純 先生凭着自己对故乡的挚爱,和几十年制陶的深厚功力,小跨步大跃进,涉足紫砂壺艺举重若轻,尽显风流,先生端庄、大度、精道、俊逸的陶艺风格,表现在紫砂壺上,更加清新典雅、素朴自然,赏其壶型,观其壶韵,看其肌理色调,在毫厘间精致到位,点线面过渡自然,欲柔欲刚,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