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水仙茶文化|漳平水仙茶曆史
漳平,一座具有五百年历史的古城,虽经沧海桑田,但颇具当地传统特色的茶鄉文化卻沿襲至今。民間以祖傳工藝制作的水仙茶,就是漳平悠久茶文化的經典之作。
漳平是我国南方茶葉的重要産地之一。水仙茶屬烏龍茶系列。傳說水仙茶最早産自境內一條叫做“九鵬溪”的周邊地區。九鵬溪水滋潤著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兩岸人民占據著亞熱帶的氣候優勢和優越的自然環境條件,從元代就開始了茶葉種植,到明清時期已有相當規模,並有了專門茶葉加工作坊。清朝光緒二十年,由“泰昌茶莊”選送的漳平水仙茶葉獲得了巴拿馬博覽會和上海博覽會金獎。而在境內出土的明代紫砂茶壺,說明漳平很早以前就盛行功夫茶、講究飲茶文化了。所有這些史料足以道出漳平水仙茶葉生産的曆史悠久和茶文化的深遠厚重。
在南洋乡北寮和双洋镇中村的交界地有一座海拔1365米的 山峰——石牛岽,崖峰峭壁,终年云雾缭绕,山顶至今还遗存着几十株郁郁葱葱的水仙茶母本樹,其中一棵最大的高達7.35米,這株罕見的水仙茶古樹被專家妙稱爲水仙茶母本活化石,被當地群衆譽爲“仙茶”,所說有治腹痛和拉痢的奇效。
说起水茶餅,在漳平民間流傳一段精彩的故事。相傳清朝年間,乾隆帝下江南至福建時,巡府大人爲了討主子的歡心備了兩廳的大龍蝦,不料皇帝吃了不久,便感到上腹肚之間叽喱咕噜似翻江倒海,這可急壞了拍馬屁的巡府,心想咋一不小心就惹來殺身之禍,而那些平時欺上瞞下的狗官門此時也一個個呆若木雞,不知如何是好。此刻,在屋內服待巡府老母的丫環叫水仙的走入室內,說她從家鄉閩西漳平帶來的茶餅或許可以幫助巡府,百般無奈的巡府急忙照水仙交代取出兩個茶饼放入紫砂壺部入滚滚开水,随后请万岁爷用茶。被折騰得心煩意亂的乾隆接過茶一聞,那空谷幽馨香似的茶香沁人心脾,押一口,清醇爽回甘無窮,滿滿一大壺酽茶一口氣喝了下去,真是神了,不到一袋煙功夫乾隆頓覺腹脹消減,精神抖擻,身體恢複如初。乾隆大喜,問這是什麽茶,巡府一時答不出來便召來水仙,乾隆一見水仙,竟被水仙姑娘即清純自然的美貌迷得好久回不過神來,連水仙的話也聽得半懂不懂。最後,他高興的說,今後就把這茶葉叫水仙茶吧。從此,漳平水仙茶名聲大振,成爲乾隆每年必要的貢茶。
漳平水仙茶史由來已久,在清代光緒年間最爲鼎盛,曾是漳平市(原甯洋縣)曆史上外銷的一大土特産品,也是當地農民的一項主要副業收入。這一景象至今在漳平市雙洋集鎮的四周山上還依稀可見不少梯帶狀的茶畦遺址,並且還有保留完好的東洋村古民居,如賴氏二大院、吳氏二大院,以及溫坑余氏大土樓(現已毀,遺址在),其建築風格精致高雅又宏偉壯觀,成爲了雙洋古民居的一大特色,這些古民居都是清代中葉經營茶葉發家致富所構建的,有的是茶館會所,有的是學堂,擁有規模宏偉的古民居建築成爲當時富庶一方的富豪象征,這些古民居的存在如今成爲漳平近代水仙茶史繁榮昌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