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醫角度解讀藏茶茶性
2016-05-06
来源:网络
关注: 9448次
從中醫角度解讀藏茶茶性
神農嘗百草,得荼而解之。自古以來,中醫就有以茶入藥之說。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茶,氣味:苦、甘、微寒,無毒。”並且指導了茶治療諸多疾病的方法。唐代茶聖陸羽在《茶經》中說:“茶之爲用,味至寒,爲飲最宜。”唐代顧況《茶賦》中說,茶能“攻肉食之膻膩,發當暑之清吟,滌通霄之昏寐”。以上茶性均是用“生茶”作爲評定,和全發酵的熟茶茶性有很大區別。一千多年以來,藏茶已經成爲了藏醫的首推的養生秘方!數年前,一位日本專家還出了著作---《中國黑茶大全》,裏面就有詳細介紹藏茶的茶性及功效等!中國茶葉研究院院長駱少君女士就曾用“大智若愚,一團和氣,男女老少皆宜”來評價藏茶!
據成都中醫藥大學觀察測定,中國藏茶藥性爲味苦、甘、性平和。具有雙項調節的性味,能清火,又能溫胃散寒,調節虛寒慢性腹瀉,還能醒神益思,和胃生津,健脾祛濕,化食消積。在機體調理中針對熱毒、溫熱、食積等實證最好,對虛寒性腸胃症狀也有明顯作用,屬于典型的溫補兼施類飲品。而高節奏的現代生活,高熱量高脂的飲食習慣和常食辛、辣、味厚食品恰恰是人體的多發病的源頭。所以中醫提倡喝藏茶保健,防病于未然。
欢迎手机访问 茶葉網-手机版 (www.168te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