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悠久的雅安藏茶|中國茶史
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将雅安这个地名推到了众人的面前。其实,对茶人來說,雅安並不陌生。
從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雅安的茶葉就經四川茶馬古道運到大渡河以西。雅安,既是茶馬古道川藏線的起點,也是最早向西藏輸入茶葉的原産地。“冰崖雪嶺插雲霄,騎馬西來共說勞”,雅安的背茶夫,一副背架,一根丁拐,徒步翻越崇山峻嶺與深谷絕壑,爲人類的頑強譜一曲壯麗樂章。
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
雅安市位于四川盆地西緣,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過渡地帶的盆周山區,古稱“青衣羌國”,原西康省省會。有“西蜀漏天”、“雨城”之稱。境內多山,土壤含較多有機物的砂質壤土或沙礫質黏土,表土層深厚,組織松軟,養分豐富,易于排水,適宜茶樹生長。
雅安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多雨、多雲、多霧,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早在西漢年間(公元前53年)當地人吳理真就在蒙山種植茶葉,是人類有文字記載人工植茶最早的地方,是世界茶文明發祥地、茶文化發源地。蒙山茶自唐至清入貢皇室,“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家喻戶曉。2001年12月,蒙山茶原産地地域産品保護獲國家批准,成爲我國第2個獲茶葉原産地産品保護的地區。
有唯一可考的茶馬司遺址
《史記·周本紀》載,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南(四川)八部族貢武王荼(茶)”。《明史·茶法》:太祖朱元璋“诏天全六番司民,免其徭役,專令蒸烏茶易馬”。烏茶即藏茶、邊茶,天全即今雅安市天全縣。《西藏政教鑒附錄》:“茶葉自文成公主入藏地。”即雅安所産龍團、鳳餅茶,貢奉朝廷後和和蕃禮品帶進藏區。
之后,雅安藏茶源源不斷輸入西藏,至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唐、宋以來,朝廷先後行“茶馬互市”、“榷茶制”、“引岸制”等策“以茶治邊”,雅安藏茶迅速發展。《明史·茶法》:宋太祖“設茶馬司于秦、洮、河、雅諸州,自碉門(今天全)、黎(今漢源)、雅(今雨城)抵朵甘、烏思藏(康、藏都司),行茶之地5000余裏……”宋熙甯七年在雅設茶馬司,位于今名山新店,其遺址是我國目前唯一可考的茶馬司遺址。
制作技藝靠代代口授心記
雅安制作技藝,主要依靠茶號和茶廠的傳統藝人、工匠在加工過程中代代口授心記,近代始有文字記載。
雅安藏茶生産明朝以前爲分散加工,朝廷統一收購經營。《雅安縣志》(民國版)載:最早藏茶加工企業爲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的“義興茶號”,後有“天興”、“恒泰”、“聚成”等茶號。
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