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中的梅花茶
林洪在《山家清供》里记载过“汤绽梅”的方子:
在冬十月后用竹剪刀取下含苞欲放的梅花骨朵,在花头和花蒂处都蘸上蜡,放在蜜罐子里,到来年夏天打开取出几朵放在茶盞內用沸水沖泡,花就綻開了,又香又美又可愛。
前年冬天曾做过一瓶腊梅花茶,果然很好,早就決定今年再做梅花茶。于是今天如法泡制,蜜漬了一瓶梅花骨朵兒,只是依舊沒有點蠟,不過梅花們好像沒有磬口臘梅聽話,在蜜裏也很不老實,雖然這次是先放梅花後倒蜂蜜,但過了一會仍然全部浮了上來且擁擠著有點想要綻開的樣子,不管了,先密封起來再說。
如果嫌泡在蜂蜜中保存的花朵过于甜腻,也可以不用泡,只是制法稍微复杂一些,明高濂的《遵生八笺》里记有“暗香汤”的方子:
“梅花将开时,清旦摘取半开花头连蒂,置磁瓶内,每一两重,用炒盐一两洒之,不可以手漉坏。用厚纸数重,密封置阴处。次年春夏取开,先置蜜少许于盏内,然后用花二三朵置于中,滚汤一泡,花头自开,如生可爱,冲茶香甚。一雲蠟點花蕊陰幹,如上加湯亦可。”
《清稗类钞》记载有用于点茶的幹花的制作方法:
“玫瑰花点茶者,取未化之燥石灰,研碎,鋪壇底,隔以兩層竹紙,置花于紙,封固,俟花間濕氣盡收,極燥,取出花,置之淨壇,以點茶,香色絕美。”
梅花也可以这样收贮。不过在干燥工艺越来越先进的今时,当然用不着这样原始而复杂的制作方法,我们现在常饮的玫瑰花菊花等花茶都已經采用微波殺青,熱氣流幹燥的同時還能殺菌消毒,而且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了花朵的色香。普通的超市和茶葉店都能看到越來越多色彩缤紛的花朵,只是,市面上缤紛的花草茶中,爲什麽不見梅花的身影呢?可能梅花還是相對少一些珍貴一些吧。
《遵生八笺》中还载有“百花熟水”的制作方法:
采来玫瑰、茉莉等香花半开的蕊头,用一碗滚水晾冷,把香花放入其中,盖上盖子密封起来,等到第二天早上要用的时候取出香花,先装滚水一壶,再加上一二小盏浸花水,一会儿满壶的水就都香了。
胭脂梅茶的味道有些清苦,不如臘梅花茶好喝,但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香氣。臘梅的香氣更甜馥一些,梅花較爲清冷,且有一些藥香。綠萼更爲清雅一些,醫書上說綠萼梅和綠茶再加上橘絡和女貞子一起沖泡,名二綠女貞茶,或者加枸杞子和解郁的合歡花爲二綠合歡茶,都是治梅核氣的好方子。
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