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汝窯瓷器釉色的精義妙涵
玩儿瓷到了神会的程度,就是有了境界;面对器物虽是肉眼直观,但心里已经融汇通达、精义全解了。智慧的产生一部分来自于好奇心,而探索与发现则更能诱发快感。汝窑瓷器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稀有、珍贵资源,因而就更容易使人产生兴趣。 自南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表述“汝窑为魁”开始,汝窑瓷器就是历代藏家努力寻求的终极目标,拥有者无不感到尊荣,所以藏界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感叹。
若想弄懂汝窑瓷器,首先要了解一下宋徽宗赵佶。徽宗是一位崇尚风雅、虔心道教,笃信虚无的皇帝;因而在他所绘之画中有一股娟秀的玄黄之气,给人的感觉是笔意梦灵,凡尘不染。也正是由于他的道心,才成就了汝窑“天青”的绝美釉色。 关于这一点,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中的(绢本设色)《瑞鹤图》上宋徽宗对天空的绘画,很好地给与了证实。完美的汝窑釉色实际上展现的是“天玄”的意境。宋徽宗心里“天玄”的标准,就是他自己亲手画的天空。如果去掉《瑞鹤图》表面因年久氧化产生的陈色,那么画上的天空颜色则正好与汝窑瓷器的天青釉色相吻合。
宋瓷主要以單色釉爲主很有些緣由,汝窯的“青色”、哥窯的“黃色”,難道不是“天玄地黃”嗎?“天地玄黃”一句出自于《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占蔔術原著。宋徽宗是虔誠道徒,沈溺方術,自命爲道君皇帝,而且對老子極其推崇,《禦解道德真經》中收錄了他很多的心得。關于宋瓷整體的釉色問題,以後我會單獨詳細著述,這裏就不多說了。
還是說汝窯瓷器吧。當時的工匠們一定是做了很多不懈的努力,才如願得到了這種介于藍與綠相融而成的天青色。“雨過天晴雲破處”的那一抹天青,是宋時代宗教信仰“天人合一”審美意境的基調;決不是市井傳說的——徽宗偶然做了一個夢,夢到了雨過天晴後天空的顔色,自己爲之傾倒,于是要求作成瓷色。宋朝是中國曆史上士大夫階層的黃金時代,講究道統,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本正經,因此,徽宗“夢境”之傳,還是權當戲說爲好。
宋徽宗是一位追求自適、向往內心自由的人;他以藝術表現爲樂,不論做什麽都會“順天之時,因地之宜”。汝窯的天青釉色在他看來這是“太上混元”的氣象,是“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的”虛空妙境;因此是當時的皇帝取向奠定了汝窯天青色瓷器的崇高地位。只可歎,現在的人只知宋代汝窯 瓷器貨稀價昂,卻並不了解其文化妙涵。
我收藏著一件件宋代汝窯 天青釉色小盘,口沿直径9.7cm, 满釉支钉烧工艺,虽老气横秋,但光韵却至美极柔,支钉痕又细如针芒,气场浑厚,十分可爱......由于现在胡编故事的外行太多,伪专家也多,所以影响的我也不愿多作介绍,这里只是略谈一点对汝窑天青釉色成因的理解,至于是否有正确,权当是一家论点吧!
對于收藏者來說,古玩具有很多層意義,玩的是探索,還原的是意境,收獲的是財富;而辨別真僞的能力不過是初級階段的功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