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山窯
衡山窑发现于1 9 8 2年,窑址位于县西南2 5公里瓦子堆,与湘江东岸的霞流市隔江相望。衡山窑窑址共有4处:成家滩与枫树河两处专烧青瓷,遗址面积较大,渡口边及赵家堆两处烧绿釉、褐釉、黑釉器及彩绘等品种,也兼烧少量青瓷,渡口边与赵家堆相距不及0.5公里,赵家堆遗址较大,渡口边遗址面积仅为赵家堆的十分之一。
成家滩与枫树河窑青瓷与衡阳窑属同一类型,造型、釉色均具湖南地方作风;而渡口边与赵家堆窑则另具风格’两窑产品以碗、盘、碟等器为主,也有瓶、壶、罐、坛、炉等器,造型与各地瓷窑没有明显差异,但在釉色上有些区别,绿釉遗物较多,有长流执壶、双系罐、碗、盘、盖等器,绿釉色调与同时期其他窑不同,有的 深如墨绿,有的为绿褐色,有的绿中泛黄,有的又略显蓝色’变化比较多,一般瓷窑所烧绿釉器均属低温铅陶器,而衡山窑绿釉烧成温度较高,胎质坚硬,敲之声音清脆,与习见绿釉器不同;也有碗里为绿釉,碗外施褐釉的,鲜见于其他瓷窑;还有施褐黄釉或酱黄釉者,也见之于碗类器物,黑褐釉或黑酱釉以碗为多,口缘均施白釉,这类白口黑碗在不少瓷窑都有发现。衡山窑碗、盘、碟等器物的外部都只施半釉,下半部均露胎;圆器均用叠烧法’器里及底足均有4~6个支烧痕。
衡山窯裝飾以印花爲主,刻花有蓮瓣、蓮花、花草及幾何紋,但數量不多,蓮瓣紋稍多,見之于碗的外部及盒蓋上。印花紋樣有纏枝或折枝花卉,多爲菊花和蓮花紋,布局有兩朵對稱大花輔以葉紋,有三組等距排列,而以四方連續的布局較多,水波遊魚和鴛鴦戲水較花卉紋爲少,鴛鴦紋較魚紋活潑生動。
點彩裝飾有兩種;一種爲先施青釉後褐彩,一種是在坯上點白粉,然後施釉,白粉在釉下,扪之有凸出感;點彩的紋飾是由6~9點組成一組組的團花,在碗裏飾以三或四組,兩種點彩的紋飾特征相同,但有釉上和釉下之分,而彩色也有褐白的區別。以白粉爲飾的有凸線紋,飾于器坯的外部,以白粉畫幾條並列的直線,器坯一般飾畫三組,然後旗子薄釉,白線微凸起;這種以並列的凸線紋作裝飾的瓷器在一些宋、金瓷窯遺址中都有發現,凸線紋的呈色不同,有褐、醬黃和白三種色調。
衡山窯最富特色的爲彩繪,以褐綠兩彩畫纏枝花卉,又爲兩類:一類爲釉下彩繪,在盤碗器坯胎的裏壁先用含氧化氧化鐵的彩料畫纏枝牡丹,然後施透明釉,或爲綠花褐葉,褐花綠葉;這種彩繪從制作工藝程序到使用的彩料,都繼承J沙窯晚唐五代釉下彩繪的傳統。
另一類彩繪的工藝則極爲少見,這類彩繪見之于長流壺、重口壇、折沿爐與圓腹罐等器物的外部,先于上述器物的坯外塗以淺土黃色陶衣,然後在器物的上都施綠釉,下部施褐釉,器物的腹部用褐綠兩種彩料在陶衣上畫纏枝牡丹四組,兩組褐色,兩組綠色,褐綠兩色間隔排列,筆法流暢,線條自然生動,這種在陶衣上畫紋飾而又不施釉的工藝,在其他瓷窯中還很少見到,是衡山窯匠師們的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