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之美妙不可言|宋代建盞
建盞,産于福建北部的建陽窯,宋代八大名瓷之一,是宋代皇室禦用茶具。
建窑瓷盏的美是独特的,欣赏建盏,并不在其外表,而在其内涵与气质。与传统要求的透明轻巧的陶瓷制品不同,建盏颜色深沉,形体厚重,大巧若拙,大雅若俗。建盏的胎土、釉料、制作工艺不变,产生出来的器具外观却千变万化,不相雷同,完全自然形成,是自身气质的表现,这也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1 建窑器的四种类型
宋代建盞 氣質純鈍,奇特無比。建盞的油滴斑、兔毫絲、純黑釉盞是窯工創造發明的特殊裝飾效果,窯變則完全是渾然天成的,千變萬化,每一種窯變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可複制。有星斑油滴外觀如閃耀的星星;有雨點油滴如雨天之後在玻璃窗上留下的痕迹一般;有鱗片油滴如魚鱗般呈片狀,層層疊疊,有兔毫斯如同兔毛雲朵,糾纏萦繞。種種變化,妙不可言。
日本人酷愛建盞,評爲上品。有一件叫“曜變天目”的建盞就藏在日本東京博物館裏,據說是北宋時期由在天目山徑山寺學佛的日本和尚帶回去的。曜變一詞原意爲“窯變”、“容變”,十五世紀前後,人們開始用含有“星”“輝”之意的“曜”字來命名。曜變天目是根據光線的反射方向而改改變顏色,若垂直觀看,斑點成藍色;若斜著觀看,其斑點成金黃光折。曜變天目在世界陶瓷史上,也被尊爲至高無上的珍品。
今天優秀的建盞,斑紋形狀千變萬化,斑紋有立體感,層次感,並有明顯的金屬感,色彩隨光線的強弱而突變。細細品味,其釉色如同宇宙星辰深邃神秘,冥冥間如有神在,讓您感受那靜谧低調的美。它的品質勝幽蘭,高貴而素雅,飽含中國文化精神,也與茶的品性相符。
建窯器的裝飾和美感,可歸納爲四種類型,即點、線、面、變。
點,是指建窯瓷上的各類點狀油滴及鹧鸪斑。油滴又可細分爲星斑油滴、雨點油滴和鱗片油滴3種。星斑油滴外觀如閃耀的星星,周邊帶有芒;雨點油滴如雨天之後在玻璃窗上留下的痕迹一般,如同一串串的珠子;鱗片油滴如魚鱗般呈片狀,層層疊疊,具有極高的觀賞性和裝飾性。它們的成因都是因爲胎釉中富含的金屬離子析出所致,但是每種的具體成因又稍有不同。
線包括各類兔毫絲以及俗稱“西瓜皮”的鐵鏽斑。兔毫絲是在黑或褐色釉層中透射出的均勻細密、狀若兔毫的自然結晶釉紋,其成因與胎釉含鐵成分高有極大的關系,在高溫燒制過程中,釉受熱産生的氣泡將熔入釉中的鐵微粒帶至釉面,當溫度達1300℃以上時,釉層流動,富含的鐵離子逸出釉面,向下垂流,冷卻時金屬介質産生結晶並留在釉層表面,形成了細長似兔毫的條紋。建窯工匠最大的功績就是發明了能控制並産生黑釉兔毫絲的特殊工藝。
面,則是指建窯瓷釉面呈單一顔色而無任何裝飾。釉色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