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宋代越窯青瓷
《册府元龟》、《宋会要》、《宋史》、《十国春秋》、《吴越备史》及《宋两朝贡奉录》诸书记载,宋立国初朝,从开宝到太平兴国十数年之间,吴越钱氏向宋王朝贡奉的越窑青瓷多达1 7万件。数量如引巨大的越窑青瓷,由哪些瓷窑烧造的呢?除余姚上林湖越窑外,上虞、鄞县、宁波、临海等窑也分担烧造贡瓷的一部分,在上述窑址遗物堆积中都发现有一些器形纹饰相同的标本,例如划花鹦鹉纹、浮雕莲瓣纹、划花四等分花卉纹等等。
從五代到宋初,曾設官監燒,宋人周密《志雅堂雜鈔》在諸玩條中有“李公略所藏雷成百衲琴,兩傍題雲‘大宋興國七年,歲次壬午六月望日,殿前承旨監越窯務趙仁濟”,數語。明嘉靖《余姚志風物雜記》條也有“秘色瓷器初出上林湖,唐宋設官監窯,尋廢”的記載。臨安錢氏家族墓出土的镂空彩繪薰爐、彩繪雲紋尊和刻“官”字銘文的越窯瓶,上林湖窯址出土盤、碗底足內劃刻“太平戊寅”銘文殘片,土物的年代是在唐末、五代到宋初,與文獻所記是一致的。
以往多把越窯帶細線條劃花裝飾的器物視之爲五代時期作品,隨著窯址的不斷發現,古遺址與紀年墓葬出土越窯瓷器的不斷增多,帶細線條劃花裝飾酌器物有些出于宋初墓葬之中,從而改變了過去的偏見。
1981年北京西郊八宝山辽韩佚墓出土瓷器25件,其中有越窑青瓷10件,4件带细线条划花装饰,一件为六瓣瓜棱形带盖注子,注子通体划花,器腹两面主题纹饰为四对人物席地对饮,手中各捧一酒盅,人物中间有酒樽、果盘;一件为注碗,碗里心划对飞鹦鹉纹,与注子为一组酒具;另有盏及盏托一份,盏里心划对称四瓣花纹,盏托口沿为六出口,托内饰六组划花蜂叶纹。墓中出土白瓷1 3件,其中浮雕莲瓣纹盖罐及柳斗小杯为定窑精品。韩佚死于辽统和十三年(北宋至道元年,995年),葬于十五年,墓中陪葬瓷器均为北宋早期产品。
1 9 7 5年江苏镇江何家门出土越窑划花注子、注碗、盏托及渣斗4件器物,注子、注碗造型与韩佚墓出土者大体相同,注碗里心亦为划花对飞鹦鹉,布局与风格几乎完全一致,当亦属北宋早期作品,韩佚墓所出土的定窑浮雕莲瓣纹盖罐,造型及莲瓣装饰与1 9 6 9年河北定县净众塔塔基所出者基本相同,净众塔基为北宋至道元年建,塔基出土的定窑瓶也刻有至道元年铭文,这两批白瓷均属同一时期定窑产品。
出土于北宋紀年墓葬或帶紀年銘文的越窯瓷器還有幾件,1957年江蘇蘇州虎丘塔出土過越窯浮雕蓮瓣紋杯及托一份,造型及釉色均屬上乘之作,托中心劃一個“項’’字,杯及托出土時釉質晶瑩潤澤似初出窯者,當爲建塔奠基前定燒施舍之物,與杯、托共存,有墨書建隆二年字銘佛經箱,此杯托的燒制時間當距此不遠。
江苏无锡一座北宋初期墓出土有越窑浮雕莲瓣纹盂,釉色青绿无疵,纹饰亦极工整,有明显的宋初特征。但故宫博物院所藏刻有“端拱元年戊子岁十二月造口”十二字铭文越窑盒盖~件,盒面光素无纹,仅刻上述1 2字,与宋初带浮雕莲花纹饰的瓷器相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