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蟲害--茶樹茶葉白毒娥
学名 Arczomj50j66(Bremer)属鳞翅目,毒蛾科。别名白毒蛾、花毛虫、毒毛虫等。分布在全国各产茶区。 寄主 茶樹、油茶、榛子、柞树等。为害特点 幼虫食叶成缺刻,致叶片残损不全。有时局部茶园受害重。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一15mm,翅展约44mm,雄蛾较雌蛾小,体、翅全白色。翅微带绿色有光泽,中室顶端具一黑色点斑。触角羽毛状,前足、中足胫节和跗节具黑色斑。卵直径1mm,高0.5Mm,扁鼓形,浅绿色。末龄幼虫体长30mm,体色、毛瘤变异大。常见有两种类型:一种头呈赤褐色,体黄褐色,亚背线黑褐色,各节上具瘤状突起8个,瘤上丛生黑色、棕色、白色短毛或白长毛,胸部、尾部的毛较长且向前后伸;腹面紫色至紫褐色。另一型褐色,各节瘤状突起上只丛生棕黄色短毛,没有长毛。蛹长约12—15mm,圆锥形,略粗短,鲜绿色。背面具白色纵线2条,尾端具黑色钩刺l对。 生活习性 福建、湖南年生4代,贵州3代,江苏宜兴6代,各地均以幼虫在茶叢中或下部葉背面越冬,翌年3月上旬氣溫升至8℃越冬幼蟲開始活動,五、六月爲害重。成蟲白天靜伏在茶叢內,晚上活動,羽化後l一2天開始交尾,成蟲飛翔力不強。卵十多粒聚産或散産在葉背,初孵幼蟲群聚在葉背咀食葉肉,殘留上表皮,出現半透明斑。二齡後分散,食葉成缺刻,老熟後倒懸在葉片上化蛹。雜草多、管理粗放的茶園發生多;平地茶園較山地茶园受害重。天敌有寄生蜂、蜘蛛和鸟类。防治方法 参见茶黑毒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