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部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季節葉片易大量脫落而枯死。
发生规律: 根结线虫是喜高温幹燥 的好氣性生物,1年發生多代,當土溫達25~30℃,土壤濕度爲50%左右時,在地勢高、土壤結構疏松的沙質土中,20~30天就可完成1代,而線蟲在表層土壤比在下層土壤發生多,10℃以下時即停止活動。
防治方法: ①选择生荒地作苗圃,若是种过花生、瓜类、豆类、红薯等作物的地则不宜作苗圃,如需用作苗圃则应进行土壤消毒,每667平方米用3%的呋喃丹5千克拌细土撒在苗床上,或每667平方米用二溴丙烷2.5千克,兑水100倍浇灌苗床,然后再放基肥和铺心土。盛夏应将土壤深翻,在阳光下暴晒10天后再翻1次,可杀灭土壤中的线虫。 ②对已发病的苗木应增施磷肥和钾肥;提高其抗病能力,同时用80%的二溴氯丙烷乳剂100倍稀释液对病株打洞注入3毫升,然后覆土盖洞,或用石灰氮、敌灭威、甲基异硫磷等药物防治。用1:20的茶枯水施入土壤中也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茶紫紋羽病
分布及症状: 分布于全国各产茶區,但在華北和華東發生較普遍。此病主要發生于苗期及成株期,爲害根部或根頸部,先是須根腐爛,呈褐色或黑褐色,然後蔓延到側根,腐爛後呈紫褐色,病斑表面布滿紫褐色絲狀物,病根表面上有半球形的顆粒狀茵核小莖基部加厘米硝常被紫紅色的苗絲包圍,質地柔軟;易剝落,根部皮層也易剝落,嚴重時地上部分萎蔫,新梢發芽減少,病株枯死。
发生规律: 一般在高温多雨的春夏之交或夏秋之交发病较重,凡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土壤过度幹燥 的茶園易發病。此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隨農事操作;雨水、地下害蟲及根部接觸而傳播蔓延,調運帶菌的苗木和土壤時也可進行遠距離傳播,連作和前作感病的作物也易發病。
防治方法: 选用无菌健苗令发现病苗及时挖除烧毁,工具用后洗净,然后对其余健苗用20%的石灰乳液浸l小时,或50%的多菌灵l000倍稀释液浸根半小时后再种植。 排水不良及水位高的茶园注意排水,涝前应挖好排水沟。 前期种过红薯、马铃薯和果树且曾发生此病的土地,要用70%的五氯硝基苯消毒,每667平方米用2.5千克加细土进行拌土消毒,或用福尔马林30倍稀释液浇灌土壤,发病初期用高锰酸钾或多茵灵1000倍稀释液浇灌根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