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病蟲的綜合防治(一)
1、综合防治的原则及其协调性 根据半个世纪来国内外茶園昆蟲種群的演替規律,大量使用非選擇農藥品種,盲目提高農藥濃度,增加噴藥次數會導致茶園昆蟲區系中各種群間的不平衡,害蟲天敵種群受壓抑,使茶園昆蟲區系組成發生變化,誘至某種病蟲害猖獗暴發。要有效地控制害蟲種群,必須農藥防治、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 措施協調起來,而不僅僅是三者的機械湊合。綜合防治的正確理解應該看作爲一個生態學問題,有機地、協調地應用各項防治措施,使它們相輔相成,同時還要使各項措施與環境因素相協調,因爲茶園生態系統是由複雜的生物群落組成,在這個生態系統中,任何一個組成部分的變動,都會直接或間接地、程度不同地影響整個體系的穩定,從而影響病蟲種群的沮長。因此綜合防治的目的應該是按照病蟲的種群動態以及與其相關的環境關系,利用適當的技術和方法,使盡可能地互相協調,以期控制種群數量,使病蟲種群密度保持在經濟危害水平以下,則不是要求徹底消滅各種病蟲,因爲它實際上是不現實的,而且這既將提高防治成本,同時還將以大量消滅天敵作爲代價。實踐證明,將病蟲種群數量保持在經濟危害水平以下,既不致引起經濟上的損失。相反卻提供了天敵昆蟲的食料,有助于茶园生态系统中病虫种群间的平衡。只有在这个原则上,才能根据各种病虫引起经济危害的种群密度水平,确定防治指标,只有在必要的场合和条件下才进行化学防治,以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使得调节环境的因素尽量不受或少受破坏。 在开展病虫防治工作中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它的基本含义是:突出预防为主的原则,在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措施的前提下,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从农业生产的全局出发,把病虫害和作物、耕作制度、有益生物以及环境等各种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因地制宜地合理应用各种必要的防治措施,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2、综合防治的内容 茶树病虫害的防治基本上有如下四条途径: (1)改变茶园生物群落的组成相,使害虫、病菌的种类和数量减少、有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 (2)改变生物群落中各种群的营养、发育和繁殖条件,使不利于害虫、病原,而有利于天敌。 (3)提高茶树对病虫害的抗虫、抗病性。 (4)直接消灭茶園病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