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洪龍華的普洱茶情懷
本期人物:洪龙华 康提业暨生物资源开发 公司总经理
采訪地點:玉溪康提莊
洪龍華先生,來自台灣省。他40歲以後才開始創業,經營房地産十多年。2002年,他轉向經營,投資普洱 茶,與普洱 茶結下了不解之緣。
2002年,做了多年房地産的洪龍華先生開始想到了做生意。
然而,綠、紅、黑……衆多的,做哪種呢?洪先生認爲,從市場的角度看,要做國際市場,就要找一個有特色,能做到品牌、口味標准化的種。最終他的目光落在普洱 茶上。他認爲,普洱 茶不但有品牌,口味標准,還可以存放,而且一年一個味。今年賣不完,明年還升值,在食品行業中再也沒有這樣的好事了,最有條件成爲世界性産品的産業。
下定決心後,洪先生便到處尋找商機。這時候,正好與對普洱 茶非常有研究的黃傳芳先生結識。黃先生1999年就在思茅開發普洱 茶,他編撰的《論三十九則》非常有影響力。就這樣,洪先生與普洱 茶結緣了。这位知识渊博的黄先生正是如今康提公司的产品总监及高级主管。
洪先生從投資普洱 茶那刻起就愛上了這一行。他用睿智的商業眼光緊盯市場,把普洱 茶的價值最大化。他的公司采用了台灣的“多次元超熱波”內部聚熱的烘焙技術,將中的自由基、雜質等排除,降解對人體有害的成分,使康提普洱 茶喝起來更香,口感更好,適合大衆口味。
洪先生對喬木古情有獨鍾。當得知雲南有60余萬畝喬木古資源時,他以獨特的眼光選擇開發“青普”産品,在內徽打上日期、編號、批號,鼓勵消費者典藏,以體現價值。他說,喬木古做青餅更好。據有關資料表明,大樹根深,可以吸收到地底下的元素,特別是一些防癌的微量元素。同時,古量少,菜摘花費的人工成本高,做成青餅有更大的保存價值。企業做這樣的經營有獨特性。因此,每到一個地方,他就想把喬木古進行保護性開發,把它的經濟價值體現出來,使古的主人富起來,也想使古樹長期生長下去,日日月月、歲歲年年。
普洱 茶是豐富的、廣泛的,亦是有藝術性的。康提公司采用粉噴霧幹燥先進工藝,以科技手段拉長了産業鏈。同時,以粉爲原物料,開發了系列食、飲料、酒、保健品等,市場前景廣闊。
洪先生再三對記者說:“我是商,不是專家,我一直在思考這個産業怎麽做才有未來,才能標准化、量化。商人不賺錢是罪惡。如果賺不到錢,手下的一群跟著你的人就什麽都沒有了。”
洪先生現在正忙著讓康提走遍雲南,走向省外。玉溪是洪先生戰略部署中的第一站。
洪先生喜歡玉溪,他覺得這裏幹淨,人民素質好,有一種清秀的感覺,經營需要這種氛圍。不過,他更看中的是玉溪的區位優勢,他想把玉溪分店做成輻射滇東市場的總店。洪先生相信,普洱 茶文化能夠在玉溪普及,因爲玉溪有馬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