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鼎盛時期
黃桂樞分析普洱 茶之所以能夠引領清朝宮廷飲品時尚200余載,主要是其味道濃厚,幫助消化,並有治療、保健的作用,而清皇朝滿族祖先是東北地區的遊牧民族,肉食爲主,喝普洱 茶能解油膩等。
普洱 茶何時成爲皇宮裏的貢茶?爲何能夠引領清朝宮廷飲品時尚200余載?後又經曆了哪些突變?如今爲何突然升溫?首屆“全球普洱 茶十大傑出人物”黃桂樞老先生在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解答了諸多疑問。
普洱 茶作爲貢茶始于何年,黃桂樞表示還有待進一步考證,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在清代雍正年間宮廷就將普洱 茶列爲貢茶,視爲朝廷進貢珍品了。據介紹,雍正七年(1729年)設置“普洱 府”,設立茶葉總店,同時選取最好的普洱 茶每年進貢北京,皇室成員都要品嘗,備受青睐,一度達到輝煌。黃桂樞分析普洱 茶之所以能夠引領清朝宮廷飲品時尚200余載,主要是其味道濃厚,幫助消化,並有治療、保健的作用,而清皇朝滿族祖先是東北地區的遊牧民族,肉食爲主,喝普洱 茶能解油膩等。
至于一年有多少普洱 茶進貢,記者查閱當地史料,史料上稱乾隆年間,每年收購30余萬斤,要求是“于二月采蕊極細而白個毛尖作貢”。1729年至1862年是普洱 茶的極盛時期,5條出境驿道、8條境內驿道都很繁忙,每年銷售的茶葉量約在570噸,單普洱 就有六七十家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