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藝白茶制法|白茶制作工藝
“新工艺白茶”簡稱"新白茶“, 是福鼎白琳茶廠爲適應港澳市場的消費需求,于1968年研制開拓的一個福鼎白茶新産品,1968年劉典秋先生在香港收白茶,他發現香港的餐館需要低檔白茶,要求價格便宜,質量合格的白茶産品,于是他委托福建省茶葉進出口公司的莊任和福鼎王亦森老師傅做此類白茶。
王奕森师傅根据刘先生的要求尝试做了七箱新工艺白茶,通過幾位專家審評後,認爲産品合格,發貨給香港,在香港很快就銷售光,于是,在1969年正式開始生産50噸,1979年生産75噸,此後年産約100噸。因其條形較貢眉緊卷,湯色較深,而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制造新工艺白茶的鮮葉原料最早來自小葉種茶樹,後來也采用福鼎大白茶或福鼎大白毫樹種,原料嫩度要求相對較低。初制工藝,在萎凋後經過輕度揉撚。
一、品质特点
新工艺白茶的品質特征是:新白茶內質類似傳統白茶低檔貢眉、壽眉的風味,外形卷縮,略帶褶條,色澤暗綠帶褐,清香味濃,湯色橙紅,滋味甘和稍濃;葉底開展,其色澤青灰帶黃,筋脈帶紅,茶湯味似綠茶但無清香,又似紅茶而無酵感;濃醇清甘是其特色,又有閩北烏龍的“馥郁”。
二、新工艺白茶制法之原料要求
新白茶對鮮葉的原料要求原料最早來自小葉種茶樹鮮葉,現在一般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白毫等茶樹品種的芽葉加工,原料嫩度要求相對較低,一般采摘標准爲一芽二、三葉等。品質次于白牡丹,優于低檔的貢眉、壽眉。
三、新工艺白茶制法
新工艺白茶制法經輕萎凋、輕揉撚、輕發酵、烘幹等工序制成。主産區爲福鼎,初制工序:鮮葉→自然萎凋→加溫萎凋→堆積發酵→輕微快速揉撚→烘焙。
1.轻萎凋
新白茶的外形比傳統白茶卷曲成條,因此須經揉撚,其萎凋程度要比傳統白茶輕這樣才不易揉碎。
其萎凋方法与传统中国白茶相同。可以采用自然萎凋、室內加溫萎凋或萎凋槽加溫萎凋。一般在正常氣候條件下采用自然萎凋,萎凋程度易掌握,且成本低,品質好;低溫陰雨天采用室內加溫萎凋;氣溫低、多雨高濕情況下,生産周轉不暢也可采用萎凋槽加溫萎凋,但這種萎凋方法由于槽頭槽尾的風量、溫度不均,失水不勻。爲了均勻,萎凋過程需人工翻動,往往造成萎凋葉機械損傷,引起紅變,制成的新白茶有酵感,品質差,所以只在生産高峰期或連續雨天才采用萎凋槽加溫萎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