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普洱茶餅茶“八病”?如何鑒別普洱茶餅優劣?
入 杂
“入杂”,是指茶中夾雜有非茶類物質。宋代黃儒《品茶要錄》:“物固不可以容僞。況飲食之物,尤不可也。故茶有入他葉者……八雜之病也。”古人尚且懂得茶中混入其他植物的芽葉是“茶之病也”,何況今人?餅茶中夾雜有非茶類物質,如:谷粒、石子、竹木、塑料等,更爲現代食品衛生所不容。
乌蒂
“乌蒂”,即“马蹄叶”。优质饼茶應剔除“馬蹄葉”。“馬蹄口十”含梗量大,是茶樹生長勢弱、樹體老化、受幹旱、病蟲影響嚴重的表現。宋代黃儒《品茶要錄》:“烏蒂……茶之大病。”
现代制茶工藝對不同級別的茶口十的含梗量是有限制性要求的,高檔茶一般不超過2%,低檔茶一般不超過5%,茶葉的香氣物質在幼嫩莖梗裏含量較多,適當的嫩莖含量,有利于茶葉的香氣。但“烏蒂”不是幼嫩莖梗,是老化了的茶梗,是“茶之大病”。
白 合
“白合”,即“对夹叶”、“对开叶”。是茶樹新梢上萌發的對生兩葉抱一小芽的芽葉。宋代趙汝勵《北苑別錄》:“白合,乃小芽有兩口十抱而生者是也。”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裏對這種芽葉的評價是:“白合不去害茶味。”茶聖陸羽對餅茶原料的要求是“筍者上”(《茶經?一之源》)、“茶之筍者,生爛石沃土,長四、五寸……茶之芽者,發于叢薄之上……選其中枝穎拔者采焉”(《茶經?三之造》)。故優質餅茶制造,應剔除“白合”不用。
过 熟
“过熟”,指鲜叶加工不及时使鲜叶堆积变红,或加工中杀青过度,或茶胚攤涼不及時、濕熱悶黃;或制餅時“蒸茶”過度,使葉底粘稠、黃而柔軟,滋味平淡,香氣不透,水悶味重的餅茶。宋代黃儒《品茶要錄》:“試時色黃而粟紋大者,過熟之病也。”
烟 焦
“烟焦”,指饼茶被煙味和焦味所汙染。煙味汙染茶葉,有兩種情況,一是曬青毛茶加工中殺青爐竈漏煙;二是陰雨天氣裏,不能及時曬幹,室內自然風幹中被“煙味”汙染。茶葉的“焦味”,常出現在近年來的機制曬青毛茶中,是殺青溫度過高,茶青被炒焦或殺青機爐竈漏煙。
混杂烟味或煤炭燃烧后的煤焦气味。“烟焦味”是茶葉被汙染的現,是任何茶葉加工都必須忌諱的。用帶有嚴重煙熏味的曬青毛茶進行發酵的普洱熟茶,滋味呆滯、飲後喉部有壓迫的緊張感。
新 铁
“新铁”,指被新的金属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