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名茶:淩雲白毫茶
浪伏村和力洪鄉那力村,玉洪鄉九江和盤賢村仍保留著許多古老的野生淩雲白毫茶樹。一些原茶樹經過人工栽培、選育優化、逐步矮化,形成如今的淩雲白毫茶。
茶樹品種
白毫茶在淩雲栽培已有三百多年的曆史。淩雲白毫茶樹品種属有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型和大叶类、中生种。植株高大、茶樹徑粗,芽葉肥壯、葉質柔軟、持嫩性強、茸毫長而密,具有天然清香,內含茶多酚和氨基酸、果膠等成份十分豐富,自然生長樹高達6~9米、樹姿半張開、分枝較稀。葉片呈水平狀或下垂著生,葉大和橢圓形,葉色青綠較暗晦,葉面隆起、葉背多毛。葉脈密顯、葉質薄軟。
春芽萌發期在淩雲爲3月中旬,一芽三葉盛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一芽三葉百芽重平均爲99克。始花期爲11月,盛花期爲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開花結實較少、果小、萼片毛多、成熟茶果綠色。
抗逆性較弱。適宜廣西、滇冬茶區種植。宜扡插育苗,苗期抗性較弱。應用兩年生苗移栽,定剪可用分段剪,以利早期形成分枝。
據說淩雲白毫茶(茶樹品種)是当下世界上唯一能适制六大茶類全能茶樹品種。
春茶鮮葉含氨基酸3.36%和茶多酚35.6%、兒茶素總量18.29%及咖啡堿4.91%。適于制紅與綠茶。紅碎茶,顆粒勻潤顯金毫、滋味濃強、有特殊花香;制毛尖茶、白毫满披、形似银针、滋味浓醇、有栗香; 优越茶區生態環境和優良的茶樹品種,孕育了优异白毛茶。
淩雲白毫茶(茶樹品種)1984年被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级优良茶樹品種之一(编号:华茶26號)。
采制
采制標准嚴格
特級茶和1級茶的鮮葉以一芽一葉爲主;2級標准爲一芽二葉,不采露水葉、紫色葉、病蟲葉。
白毫茶炒制的主要工藝有攤青、殺青、揉撚、幹燥(炒二青和炒三青)等四道工序。炒制方法有手炒和機炒兩種。高級茶采用手工炒制。
四大特點
白毫茶炒制有四大特點:
一是高溫殺青,采用全揚炒和高抛炒法,行低揚後高揚高抛再抖炒,有利水分蒸發,避免悶黃;二是扇風散熱,盡快驅除葉溫,保持色澤翠綠;三是高溫快速炒二青,鍋溫80—85℃,投葉量1000克左右,做到抖得高,翻得快,盡快蒸發水分,幹度達七、八成幹爲適度;四是低溫慢炒三青,鍋溫60℃左右,投葉量1500克左右,雙手慢動作翻炒,以保持鋒苗、茸毛完整。當茸毫披露,香氣透發,手撚成末即爲適度。
特點
經過精細采摘和加工後制成的白毫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形似銀針,湯色嫩綠,香氣馥郁持久,滋味濃醇鮮爽,回味清甘綿長,有板栗香,葉底呈青橄榄色。色澤淡綠,茶身柔嫩,湯色清綠明亮。有助消化、解膩利尿。提神醒目等功能。
名茶鑒賞
經過精細采摘和加工後制成的白毫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形似銀針;湯色嫩綠,香氣馥郁持久,滋味濃醇鮮爽,回味清甘綿長,有板栗香,葉底呈青橄榄色。色澤淡綠,茶身柔嫩,湯色清綠明亮。有助消化、解膩利尿。提神醒目等功能。
廣西名茶
淩雲白毫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