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脊茶|廣西名茶
龍脊茶生長于有世界一絕之稱的廣西桂林龍脊梯田風景區,茶园海拔高度在八百米以上,属亚热带 季风区,受冷暖空气交替影响,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有机含量高,日照短,温度大,终年流水潺潺,云雾缭绕,晴日早晚遍野茶,陰雨連天滿山雲的無任何汙染獨特的生長環境,是形成茶香高山雲霧質的理想之地。
産地
曆史悠久,乾隆年意味曾爲貢品,石碑記載于龍脊村段寨,品質優良,是中國二十八大名茶之一,記載于《中國茶學辭典》。
特點
龍脊茶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具有龍脊茶特有的色、香、味,含氨基酸、咖啡堿、生物堿等多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是強身健體、減肥養顔、有益健康的天然茶中珍品,堪称龍脊“四宝”之一。年可供春夏茶5噸,産品有圓筒裝、袋裝100g、150g、500g等。
曆史
在乾隆年间,龍脊茶已經被列爲貢茶。小地方的物産,成了貢品,本該身價倍增才是,但當地的官僚欺負山裏的少數民族村民,竟然以貢茶被列为贡品为由,不准自由买卖,要卖,也只能低价卖给官家――属于国家收购。这样一来,出了名的龍脊茶,價格倒愈發走低,村民們都憤怒起來,可又無奈。
傳說
山寨裏有個叫潘天紅的窮人,靠給寨子裏的人打短工維持生活。有一天,他在頭人家的寨樓底鏟牛糞時,聽到頭人們議論這件事,就用鏟柄捅樓板,自告奮勇地向頭人表示:他代表大家去告官!
潘天紅要代表大家去告官,這讓大家面面相觑。但除此之外,別無良策。大家就湊了些盤纏,讓潘天紅走上了告官的路。
潘天紅翻山越嶺,不舍晝夜,來到了桂林府,擂響了告狀的鼓。知府接狀,覺得潘天紅告得有理,就說:“知道了。你回去吧。我們會處理的。”
潘天紅卻不敢這樣就回去――他可是用了大家湊的盤纏,又是自告奮勇來的。于是,他請求知府大人寫份判決書,知府大人也依了他,就寫了一份判斷書。
判決書寫好後,潘天紅拿到了手,還是不放心――他怕這份判決書在半路上給人偷了或者丟失了或者給雨淋壞了,回到寨子裏,豈不是無法向鄉親們交待?他又要求知府大人將判決書刻在石碑上,由他將石碑背回去。
(刻在石碑上的判决书见本人12日的博文《龍脊发现的古石碑》)
这份判决书,不但解决了龍脊茶葉的問題,連帶將其它亂攤派的問題(如塘房的修理費應由官出――當時,龍勝叫“廳”,下設2司7汛,汛下面又分塘,“塘”級機構辦公的房屋就叫“塘房”,類似後來的村公所)、官衙強買問題、官員下鄉辦公務的享樂問題等,也一並解決了。
石碑刻好後,潘天紅就背著這塊石碑,經潭下鎮,過青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