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名茶:淩雲白毫茶
淩雲白毫茶:屬于綠茶。原名“白毛茶”,又名“淩雲白毛茶”,因其葉背長滿白毫而得名。主産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淩雲、樂業二縣境內的雲霧山中,以青龍山一帶的玉洪、加尤兩地的白毫茶品質最佳,産量最多。素以色翠、毫多、香高、味濃、耐泡五大特色聞名中外,成爲中國名茶中的新秀.
【簡介】
淩雲白毫茶,屬于綠茶類。原名“白毛茶”,又名“淩雲白毛茶”,因其葉背長滿白毫而得名,素以色翠、毫多、香高、味濃、耐泡五大特色聞名中外,爲我國名茶中的新秀。淩雲白毫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乐业二县境内的云雾山中,以青龙山一带的玉洪、加尤两地的白毫茶品质最佳,产量最多。淩雲白毫茶茶樹品種獨特,是喬木大葉種類型,芽葉密披茸毛,以白毫滿身而得名。
起源
淩雲白毫茶原名淩雲白毛茶,《中國茶樹優良品種集》稱“淩雲白毛茶 。《中國名茶志》亦稱淩雲白毛茶,《中國名优茶选集》称淩雲白毫,当地人统称淩雲白毫茶。20世纪末由凌云县申请注册的八桂凌云牌淩雲白毫茶系列産品經國家農業部茶葉質量檢測中心檢測爲優質産品。
中國的雲貴高原是世界茶树原产地,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县就是淩雲白毫茶的故鄉。
淩雲白毫茶,一種有性繁殖的大葉種類、中生種小喬木。起源于白垩紀(地質年代的第四代??中生代的第三紀),由山茶亞屬進化而來,生長在淩雲溫暖、濕潤、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地帶。
《中國名茶志》記載:“淩雲白毛茶爲曆史名茶,創于清乾隆以前,原産于淩雲縣。”
《凌云县志》载:“淩雲白毫自古有之(指茶樹而言)、玉洪鄉産出頗多。”據《廣西特産物品志》(1937年)載:“白毛茶、樹大者高約二丈、小者七尺、嫩葉如銀針、老葉尖長如龍眼樹葉而薄、皆有白色茸毛、故名、概屬野生。
《廣西通志稿》載:“白毛茶……樹之大者高二丈、小者七八尺、嫩葉如龍眼樹葉而薄、故名、概屬野生。
中國是茶的故乡,而桂西的岑王老山和青龙山脉一带是淩雲白毫茶的故鄉。时下中国属于栽培型的茶樹品種有600多個,其中250栽培面積較大,已被國家審定爲良種有76個。
淩雲白毫茶植株高大,最高可达900厘米以上,树姿直立、分枝较稀,叶片呈水平状或下垂着生。春芽萌发期是在凌云为3月中旬,一芽三叶盛期是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一芽三叶百芽重平均 99克。始花期 11月,盛花期 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开花结实较少与果小及萼片毛多以及成熟茶果綠色。
在1964年在淩雲縣玉洪鄉雙謀村楓香坪發現很多野生白毫茶熟,其中最大一株樹高996米,樹幅有638米,幹徑有25厘米,葉長有13.3厘米、寬有4.7厘米。
直到2003年在岑王老山和青龍山一帶,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