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水銀梭|陝西名茶
漢水銀梭 ,屬于新創半炒半烘型綠茶,是江北名茶之一,産于陝南漢中地區南鄭縣,茶葉因外形扁平似梭有白毫,産于漢水上遊,故名。精選多毫的一芽一葉到一芽兩葉制成,色澤綠、滋味醇、香高、湯色綠明、葉底綠明,以其“香高、味醇、色翠、形美”享譽市場,先後榮獲國際、國內等17項大獎,遠銷日本、美國、新加坡等國家以及中國台灣、香港等地區,並被指定爲國宴用茶。
簡介
漢水銀梭 ,産于陝南漢中地區南鄭縣洪山丘陵區,由王國志、鍾繼紅等人創制。于1984年由南鄭縣蠶茶果開發公司開始研制,1986年通過鑒定。
漢水銀梭 以生長在高山雲霧中良種茶樹爲資源,采其柔嫩多毫的芽葉,運用精湛技術選用多毫的一芽一葉初展鮮葉爲原料精制加工制成。外型扁平似梭,翠綠披毫,嫩香持久,湯色淺綠,清澈明亮,滋味鮮醇,耐泡回甘。該茶由著名茶葉專家陳椽教授鑒評並命名,主要用于社會名流及接待貴賓飲用的上乘佳品。
産地
南鄭縣位于漢中盆地西南部,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譽,生態環境十分優越。縣域南部與四川省通江縣、旺倉縣接壤,邊界長度分別爲48.7公裏、94.2公裏、15.8公裏;西與陝西省甯強縣、勉縣爲鄰,邊界長度分別爲37公裏、83公裏;東與城固縣、西鄉縣毗連,邊界長度分別爲79.3公裏和39公裏;北與漢中市漢台區隔江想望,邊界長度爲40公裏,縣界總長度圍437公裏。縣境東西最長直線距離83公裏,南北79公裏,全縣總面積2823平方公裏。
南鄭縣種茶曆史悠久,可追溯于夏商時期,唐代已有“梁州出名茶”的記載。北宋“茶馬貿易”的繁榮正是南鄭茶業興盛的寫照。全縣茶園總面積已達6.02萬畝,茶葉總産1745噸,實現産值8000余萬元,成爲陝西省六大茶葉優勢産區之一。茶區地處秦嶺以北,巴山南麓,漢水上遊,爲陝西古老茶區。境內丘陵起伏,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茶園垂直分布于海拔500-1300米處,鮮葉品質優異。中科院院士、茶學泰鬥陳宗懋曾贊譽“南鄭茶園的生態條件是中國最好的”。
品質
成品扁平似梭,翠綠批毫;
嫩香持久並帶花香,湯色淺綠,清澈明亮,滋味鮮出、耐泡回甘;
葉底柔嫩、芽頭肥壯、黃綠勻亮。湯色澄碧而清冽,氣息馥郁而沁芳,數滴入喉,如蘭的清香味充滿齒頰。
初感有些微苦,徐徐啜飲,後味甘甜,怡情悅性。大口飲之,回腸蕩氣,頓覺置身翠綠深處,猶如回歸自然,神清目朗。
采制加工
清明前後三、四天,嫩芽初迸,葉瓣兒剛“開眼”,形似蓮心,條素均勻,身披濃厚的白霧,芽葉新鮮,制一斤漢水銀梭 ,需菜鮮芽六萬多個,大約五、六斤,故而極爲珍貴,稱爲上等佳品。一棵很密的茶樹上,找不出二、三十個新芽兒,一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