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廬山雲霧茶|品味廬山雲霧茶
廬山有“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奇峰秀谷、冰川遺迹;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瀑布飛泉、高山平湖;有東林寺、白居易草堂、白鹿洞書院、廬山會址、美廬及千余棟名人別墅等曆代高僧、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留下的著名文化遺産。廬山還有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廬山雲霧茶。
據《廬山志》記載,東漢時,廬山僧侶劈崖削谷,取諸崖壁間栽種茶樹,焙制茶葉。唐宋時期,是廬山茶文化發展曆史上的鼎盛時期,在中國的茶文化史上産生了很大的影響,而後曆經千年而不衰。
在廬山風景區,萬余畝茶園分布在海拔100—1100公尺的崖壁谷坡之上,有的幾百畝茶園連成一片,高低起伏,“五老峰下成綠海”;有的層層梯田,拾級而上,尤如綠色天梯高聳入雲。每逢采茶季節,身著豔麗服飾的采茶姑娘,行雲穿梭于茶園綠海之中,滿山的茂密森林與之相互依襯,和藍天白雲、瀑布飛泉一起,構成了“天人合一”的人間仙景。
走進五月的廬山,如同走進茶色茶香的世界,五月廬山的雲霧千姿百態,變幻無窮。放眼望去,茶山近處綠意盎然,遠處雲霧缭繞。山坡上茶園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綠意蔥蔥。從四面八方趕到茶山的采茶人,星星點點散布在碧綠的茶園中。
那些身著圍裙藍印花布衫、戴著鬥笠的婦女和姑娘們,靈巧的雙手飛快地把嫩嫩的小茶芽揪下來輕放袋中。她們的身影如同花蝴蝶一般點綴在茶園中,就像萬綠叢中一個個流動的仙子在朦胧缥缈的雲霧中時隱時現,好一個“千山煙霭中,萬象鴻蒙裏”美景。
廬山雨量充沛,植被茂盛,到處是瀑布湧泉,天然山泉水資源取之不盡。好茶需用好水泡,用廬山泉水泡廬山雲霧茶更是一絕。茶聖陸羽曾遍遊廬山,品泉論茶,他認爲泡茶“泉水爲上”,他的“天下二十泉”有三處在廬山,漢陽峰康王谷簾泉爲“天下第一泉”,觀音橋招隱泉爲第六泉,天池爲第十泉。
五月到廬山,可別忘了做回采茶人,品一品素以“味醇、色秀、香馨、液清”而聞名的廬山雲霧茶。那用陸羽品評爲天下第六泉“招隱泉”的泉水煮茶,更是一件樂事。杯中宛若碧玉盛于碗中香濃味甘,湯色清澈,香醇可口的雲霧茶無疑是遊客們的最愛。
雲霧茶處高山幽谷,得雲霧滋養而珍貴,故名雲霧茶。自古以來廬山雲霧茶以“條索粗壯、青翠多毫、湯色明亮、葉嫩勻齊、香凜持久、醇厚味甘等“六絕而讓人回味無窮。晚唐一僧人存初公《天池寺》說:“漢王峰上擁樓台,萬綠陰中石鏡開。明月和僧窗外立,天風吹鶴日邊來。一匡翠岫煙霞好,九疊雲屏海嶽魁。爽氣蕩空塵世少,仙人爲我洗茶杯。”不由得讓人聯想翩翩,立于山巅之上,看著剛沖的茶葉在杯中上下沈浮,舒展遊動,如同“茶舞”,不一會兒便展開葉片,現出一芽一葉,茶香縷縷上升,這時趁熱嗅聞茶湯香氣,必將心曠神怡。
當年明太祖朱元璋曾屯兵廬山天池峰附近,朱元璋登基後,廬山的名望更爲顯赫。明代萬曆年間李日華《紫桃軒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