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青瓷功夫茶具的選擇
喝茶講究的就是一種境界和藝術,從一套功夫茶具中的每個器物來說,都要講究“色、香、味”俱全,可謂相得益彰。曆來功夫茶具主要分爲陶、瓷兩類。陶茶具主要以宜興紫砂陶、欽州坭興陶爲主。瓷茶具主要以龍泉青瓷 (哥、弟窯)、汝州汝窯爲主。由于紫砂陶問題曝光後,現在越來越多人選擇瓷茶具泡茶。
一、了解龍泉青瓷
龙泉窑创烧于唐五代(窑业历史可以追溯到更早),发展于北宋,兴盛于宋元,衰于明晚期,延续至清末,民国至解放初期,还有一批工匠在仿烧宋、元瓷器,气脉逾千余年而未断,是举世闻名的历史名窑。其烧制时间之长,窑场分布范围之广,产量之大,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明宣德三年(1482)为宫廷编制的藏器目录《宣德鼎彝谱》中有“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的记载,确立了哥窑五大名窑之一的地位。
(一)分類
龍泉青瓷 传统上分“哥窑” 与“弟窑”。
哥窯釉色沈厚細膩,光澤瑩潤,如同凝脂;以造型、釉色及釉面開片取勝,因開片難以人爲控制,裂紋無意而自然,可謂天工造就,更符合自然樸實、古色古香的審美情趣。
“弟窯”青瓷釉層豐潤,釉色青碧,光澤柔和,晶瑩滋潤,勝似翡翠。弟窯器以無紋者爲貴。由于釉藥下注,往往在轉折部分釉藥較薄,露出白色胎骨,成一條白線,即就是所謂的“出筋”;這種出筋,也往往出現在凸雕的花紋上。
(二)工藝
龍泉青瓷 传统烧制技艺是以中国浙江龙泉一带的瓷土、紫金土、石灰石和石英等为原料,以手工拉坯成型技术、家传配料方法,用窑炉高温(1310℃左右)烧制青瓷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 具体工艺流程有粉碎、淘洗、陈腐、练泥、拉坯、晾干、修坯、装饰、素烧、上釉、装匣、装窑、烧成等多道工序。
制釉的主要原料爲紫金土、瓷土、石英、石灰石、植物灰。配制過程是將上述原料分別焙燒、粉粹、淘洗後按比例混合制成釉漿。好的釉配方需要數百次試驗才能成功,多以師徒或家族相傳,秘而不宣。青瓷裝飾技法有刻花、劃花、印花、貼花、剔花、镂空、捏塑、堆塑、點彩、露胎等。 龍泉青瓷 燒成過程分烘幹、氧化、恒溫、還原、高火氧化、降溫六個階段,青瓷燒成難度大,溫度偏高或偏低,都達不到如玉的效果,結合觀察火焰顔色及其它長年積累的經驗控制燒成溫度、時間與氣氛。
(三)開片
開片其實是燒制瓷器中的一種工藝缺陷,使得燒制好的瓷器釉面出現開裂現象。但後來通過總結經驗掌握了開裂的規律而制出的開片釉(即裂紋釉),變成爲瓷器的一種特殊裝飾了。按顔色分有鳝血、金絲鐵線、淺黃魚子紋,按形狀分有網形紋、梅花紋、細碎紋等。一般來說,大器小開片者和小器大開片者頗爲珍貴。
(四)紫口鐵足
紫口鐵足其實也是一種工藝缺陷。龍泉青瓷 使用的瓷土含鐵量特別高,成形上釉進行燒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