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功夫茶具介紹
功夫茶是漢族民間品茶習俗。流行于廣東潮汕、福建漳泉等地。功夫茶離不開茶具,茶具指泡飲茶葉的專門器具,包括壺,碗,杯,盤,托等。一套精致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絕的名茶,可謂相得益彰。茶風興盛,茶具品種越多,質地精美。廣東潮州和汕頭盛行功夫茶,功夫茶最講究茶具。潮汕功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需要十種。
蓋碗,茶海(也就是公道杯),聞香杯,茶杯, 茶濾,茶夾,茶托,茶盤,茶巾。這裏說的是泡烏龍茶-鐵觀音用的茶具, 当然有一些比如擂茶等的功夫茶就不一樣了。
功夫茶具是最講究的一种泡茶茶具,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爲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爲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爲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
功夫茶具流傳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曆史,最早的功夫茶具流行與廣東等地,隨著後來慢慢傳播到各地區.
茶壺
潮人土语叫做“冲罐”,也有叫做“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的宜兴,是宜兴紫砂壺中最小的一种。选择茶壺,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曰:“小,浅,齐,老。”茶壺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四有罐等的分别,以孟臣,铁画轩,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视。壺的式样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等等。一般多有鼓形的,取其端正浑厚故也。壺的色泽也有多种,朱砂,贡P跎夏啵疲烨......等等。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壺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因为大就不“工夫”了。
茶杯
茶杯的選擇也有四字訣:小,淺,薄,白。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藍花底平口闊,杯底書“若深珍藏”的“若深杯”爲珍貴,
茶洗
形如大碗,深淺色樣很多,烹功夫茶必備三個,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用以浸沖罐,一個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過的茶葉。
茶盤
茶盤是用来盛茶杯的,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盤形......等等。但不管什么式样,最重要也是四字诀:宽,平,浅,白。就是盤面要宽,以便就客Kung Fu人人数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杯;盤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穩,易于搖晃;邊要淺,色要白,這都是爲了襯托茶杯,茶壺,使之美观。
茶墊
比茶盤小,是用来置冲罐的,也有各种式样,但总之要注意到“夏浅冬深”。冬深是为便于浇罐时多装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墊里还要墊上一层“墊毡”,“茶墊”是用丝瓜络按茶墊的形状大少煎成的,所以要用丝瓜络而不用布毡者,为了不会生异味,墊毡的作用是为了保护茶壺,工夫茶在灑茶後還要將茶壺倒置过来以免壺里积水,一点点的水,也会使茶味變苦,原因是單甯酸溶解了。
水瓶水缽
作用一樣,都是用以貯水烹茶的。水瓶,修頸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種束頸有嘴,飾以螭龍,名叫螭龍樽的也不錯。水缽,也是用來貯水以備烹茶的,大小均相等于一個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明代制的“紅金彩”,用五金釉,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