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銀峰茶|湖南名茶
石門銀峰茶创制于1988年,现年产量为50t左右 。该茶鮮葉原料來源于石門縣西北部渫水兩岸武陵山脈東端海拔500~1000m的雲霧山中,茶园四周的大气、土壤、水源等无污染。石門銀峰条索紧细匀直,满披银毫,色泽翠绿油润,香气清高持久,汤色亮绿,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叶底嫩绿鲜活、完整,具有头泡清香,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独特品质。
采摘與制作工藝
石門銀峰茶的鮮葉采摘要求相當嚴格,于清明前後選擇晴天采摘,嚴格做到不采雨水葉、露水葉、紫色芽葉、瘦弱異形葉,不帶魚葉、鱗片、蒂梗和雜物。鮮葉要求嫩、勻、淨、齊。其加工制作分攤青、殺青、清風、炒坯、緊條、理條、攤涼、提毫、烘焙等九道工序,各道工序的技術要點如下:
1.摊青 鲜叶采回后,必须在洁净、通风的室内摊放,厚度不超过3cm,时间4~10h。
2.杀青 锅温140℃,投叶量500g,双手翻炒,先闷后抖,抖闷结合,待芽叶变软,失去光泽,清香溢出时立即出锅。
3.清风 将出锅后的杀青叶置于篾簸中扬10余次,以迅速降低叶温,防止闷黄。
4.炒坯 锅温85℃,双手翻炒,动作要轻、慢,当在制叶含水率为40%左右时出锅。
5.緊條
鍋溫60℃左右,下鍋翻炒至在制葉含水率30%左右,茶條打在鍋中有輕微響聲時,右手抓起茶條,左手心向上平放,向單一方向搓揉,先輕後重,邊搓邊抖散,用時5min左右。
6.理条 锅温50℃左右时下锅,右手抓茶向前方理直,動作要輕,待八成幹時出鍋。
7.摊凉 理条出锅后的茶葉攤涼4min左右。
8.提毫 下锅温度50℃左右,用时2min左右。先要将茶條理直,茶條抓起落下時,注意減少與手的摩擦,待白毫大量顯露時立即出鍋。
9.烘焙 用炭火烘焙,温度为70℃左右,足干后密封并于干燥处保存。
曆史
“石門銀峰”茶是1991年,在湖南農大朱先明教授的指導下,由原石門縣茶叶开发总公司研制和开发的。“石門銀峰”茶的采制十分考究。在每年的清明前後,采下粗壯的芽頭或一芽一葉初展鮮葉,分級攤放,並做到“四不采”(不采雨水葉;不采露水葉;不采紫色芽葉;不采病蟲瘦弱芽葉),再經攤青、殺青、清風、初揉、初烘、攤涼、複揉、複烘、理條、整形、提毫、提香等工序精制而成。
“石門銀峰”茶外形緊園挺直,銀毫滿披,色澤翠綠純潤,內質嫩香顯現、高長,湯色嫩綠明亮,滋味鮮爽醇厚,葉底嫩綠勻整,“頭泡清香、二泡味濃、三泡四泡,幽香尤存”。
産業化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汉生题词“石門銀峰、茶中新秀”;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