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窯及其特點|中國五大名窯
官窯 是宋徽宗政和年間在京師汴梁建造的,窯址至今沒有發現。官窯 主要燒制青瓷,大觀年間,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綠三種顔色最爲流行。官瓷胎體較厚,天青色釉略帶粉紅顔色,釉面開大紋片。這是因胎、釉受熱後膨脹系數不同産生的效果。瓷器足部無釉,燒成後是鐵黑色,口部釉薄,微顯胎骨,即通常所說的"紫口鐵足"。這是北宋官窯 瓷器的典型特征。
在琳琅眩目的中國瓷器中,"北宋官窯 青瓷"出类拔萃,精美绝伦,古气盎然,朴人眉于,被视为瑰宝。 官瓷是官办瓷窑制器,专供皇家使用,是北宋末年宋徽宗时代的宫廷御瓷,权臣贵胄也只能望瓷兴叹,可见而不可及。因而高贵、难得便成为人们对北宋官瓷的第一印象。
相傳官窯 造出以後,宮裏的太監便來檢查,發現有稍稍瑕疵的便摔碎。剩下的精品才可呈到皇宮裏,供皇室使用。正因爲這個,所以,官窯 存世量極少。
特點:
1、官窯 以燒制青釉瓷器著稱于世。
2、官府經營的瓷窯。也泛指明、清時期景德鎮爲宮廷生産的瓷器。元代景德鎮官窯 稱“樞府窯”。明清景德鎮官窯 ,近代常以帝王年號分別命名,如;“宣德窯”、“成化窯”、“康熙窯”等。明清官窯 亦称“御窑”,存世量極少。
3、胎體較厚,天青色釉略帶粉紅顔色,釉面開大紋片。這種開片與同期的哥窯有很大不同,一般來說,官窯 釉厚者開大塊冰裂紋,釉較薄者開小片,哥窯則以細碎的魚子紋最爲見長。